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8月份中国持有美债共计11536亿美元,较7月份增持43亿美元,中国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数据同时显示,尽管我国在部分月份小幅增持美债,但整体呈减持态势,较一年前的12785亿美元减持了1249亿美元。 中美的债务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总合中具有战略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中国的债权人地位客观上起着控制并防范中美关系突然失衡的重要作用。从此意义来看,一年减持超过千亿美债,不免引发对于中美关系现状和未来趋势的重新评估。但是,这种重新评估属于过度解读。一方面,中美关系并不存在结构性调整的触发条件。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的是官方和民间所持美债的总量,很难确定哪些是官方意志,哪些是民间意志。 客观点看,中国一年内减持了千亿元美债,更多折射的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管理意识发生的变化。 首先,中国购买外币资产的能力尽管还在增强,但势头已有所减弱。今年4月,出于掌控外汇收入而实行了18年的强制结汇制度宣告终止,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支配外汇收入。由于适逢人民币贬值周期,许多顺差企业愿意持有美元。因此,尽管前三季度中国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外汇收入有同等比例的增长。藏汇于民,减少了外汇管理部门对于外汇的支配能力,同时,加大了中国所持美债总量的变动幅度。 其次,受内外围经济和政策因素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一直有下行风险。由于有效贷款需求的萎缩,对应到银行资产上,就是存贷比扩大。传统上,多余存款余额会被用来购买外国资产。在股权购买屡屡遭遇壁垒的情况下,购买美元债券是最安全的选择。但是,随着今年“稳增长”调控目标的确定,贷款持续放大,这客观上也抑制了购买美债的空间。 第三,从政府管理所持美债的角度看,庞大的外汇储备也确有调仓需要。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已先后出台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总计超过了4万亿美元。美元走弱,意味着中国所持美元资产的实际缩水,美元资产的缩水所带来的风险尤其大,减持美债换持其他外币资产,是正常选择。 可以说,中国所持美债的变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摆脱过度依赖美元资产所造成的“囚徒困境”的努力,二是市场的自主选择。这是一种积极的、市场性的变化,但不是战略性变化,不能从根本上摆脱不得不重仓购买美债这一困境。事实上,减持美债后,不代表美元资产缩水的风险就已消除。2013年,美国“财政悬崖”临近,大规模财政紧缩或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经济复苏,美国很可能继续祭出QE法宝。中国所持美元资产,还将遭遇新的缩水挑战。 真正的战略性构建是找到更安全和宽裕的投资空间。其实,这个空间就在内部。对内投资的回报率,远远高于对美投资,而且风险可控。从这个角度讲,优化我们内部的实体环境和金融环境,才是消除庞大外储风险的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