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在进行中,一些培训机构也瞄准了“国考”商机,纷纷开设各种培训班。按小时收费、按天收费、按知识点收的,还有按年收的。昨日,本报记者咨询武汉多家培训机构发现,各种天价培训班层出不穷,个别培训机构甚至开出两年无限学的培训班,收费高达3.68万元。 公务员考试培训热已经成为每年媒体定时聚焦的话题。检索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随着报考人数的增长,“国考”培训机构的市场也应声做大,其中2010年就有媒体指出当年的“国考”培训蛋糕产值42亿。同时,从统一性的“大班”,到按知识点计费的“小灶”,说明培训机构的“专业水平”也在逐年提升。 单纯从提升应考技巧的角度,培训市场的存在,无论对考生个人,还是对提升“国考”选拔的质量,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连同培训市场一起壮大的是培训费用的水涨船高,动辄上万的普遍行情,于目前的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而言,这种价位的门槛作用可想而知。公务员考试担当着为国选才的重任,公平性要求不言而喻。因培训催生的经济台阶无异于间接令一部分人输在“起跑线”上,公平基点由此蒙上阴影。特别是对于“国考”被赋予的社会期待和特殊地位而言,培训费所带来的竞争成本的提升,也将陡增竞争压力,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尽管对于考生参加培训,国家公务员局多次表态“不鼓励”。但这种声音在已经充分扩张的市场和培训风气面前,无疑显得过于势单力薄,培训市场的规范管理目前也并无针对性措施。水平良莠不齐、假冒师资、价格虚高甚至诈骗都不同程度存在于各地的培训市场。在具体培训方式和内容上,出现了单个科目甚至是某个知识点的对口授课,市场的细分程度在进一步提升。与此相对,密卷、押题、猜题仍是各培训机构主打的宣传噱头。 从这些授课方式和内容来看,“国考”备考呈现出明显的应试化色彩。如此培训氛围对于备考的功利性和浮躁性的渲染不可小视,与追求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公务员选拔标准相悖。培训市场走向应试化,意味着选拔标准更趋单一,对于那些以综合实力见长的考生而言,同样是一种间接的不公平。长久来看,会伤及“国考”的选才初衷。 “国考”培训市场的喧哗,某种程度上是对当下“国考”现状的一种投射。虽然相关方面也经常释放出“培训作用有限”的信号,但愈趋繁荣的市场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培训的效果。那么,“国考”在考试内容或考核方式上是否也具有应试化的设计弊端?其次,培训机构大打“命题专家”牌,而公务员考试中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内部操作”的现象,这前后是否都说明考试存在某些漏洞? 相关部门特别强调公务员考试在考试与录用环节的公平性,公众也往往将目光盯在这两个显性的节点之上。但对于“国考”而言,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和管理失范都将影响到结果公平的实现。在这个意义上,纷繁喧嚣的培训市场对于“国考”的公平影响,的确不能不被正视,相关部门需要给出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当然,以投资和回报考量,“国考”之所以能撑起这么大的培训市场,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人们对“公务员”这一身份抱有很高的利益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