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日前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曝出第三季度净利润巨亏19亿元-20亿元,并拖累前三季业绩亏损16.5亿元-17.5亿元。基于此,中兴通讯出现上市15年来首份亏损年报已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在这一份业绩预告出炉之前,券商研究员们却是热捧着中兴通讯:7月以来的28份研究报告涉及中兴通讯,均对其2012年给出盈利的预测,且每股收益平均在0.8元左右。其中,来自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更是预测中兴通讯2012年净利润将高达33.13亿元,对应每股收益达0.96元。这无疑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券商研报为何会做出如此不符合实际的判断?研究员们是否真的了解上市公司运营情况?联想到前不久宏源证券的一份“乌龙”研报,研究员仅凭“东方雨虹携手塞拉尼斯进军煤制乙醇”这一句股吧传言,就推荐起东方雨虹,认为其“未来盈利可期”,并首次给予“买入”评级。最终传闻被认定不属实,这份研报也就被冠以“乌龙”二字,让人哭笑不得。 细数券商研报,出错的还不仅仅是上述这几家券商。但面对差错,券商们总能以一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来推脱责任。换句话说,投资者如果参考了券商研报而造成投资亏损,只能是自己不谨慎了。 但笔者以为,券商作为专业机构,其研报公布是足以影响公众判断,影响市场的。如果研报信息出了差错,可以推脱责任,那又与股吧里的随便说说有何区别?事实上,券商或研究机构发布研究报告,其目的就是影响市场,赚取收益或为其拓展业务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这一点来看,券商研报其实也是一件商品。只有商品高质量,才能赢得市场信任;相反,质量出了问题,生产者承担责任也无可厚非。而一味地不顾及品质,也不对市场负责任,最终会失去市场,一家券商机构如此,整个券商行业也如此。 而今,券商研报频频出错,引发信任危机,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笔者以为,券商研报必须有一个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差错研报,券商须承担相应责任,而对于个别研究员或券商机构的故意出错,更是要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使券商研报更加规范。与此同时,笔者也建议,建立一个市场评价机制,来衡量来考核,倒逼券商或研究机构提高研报质量,重塑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