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变,或许是当下货币政策最佳选择
2012-10-16   作者: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易宪容

  CPI连续几个月在低水平上徘徊,因为PPI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处于三年来的低位,而PPI下行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调整、早几年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结果。所以,尽管当前CPI处于低位,但通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央行货币政策不应随着经济数据变化而转向。
  近日公布的多个数据如PMI、外贸出口、M2等普遍好于市场估计,尤其昨天公布的9月CPI为1.9%,低于2%,让很多人大大松了一口气。据此,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已经见底,四季度将出现逐渐回升之态势。为了促使经济增长复苏,央行可采取加大力度刺激政策,即国内货币政策要如发达国家那样进一步宽松。但在笔者看来,当下央行货币政策最好的选择,或许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须知,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是外部需求疲弱,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运行周期等多种原因聚集在一起的结果,所以,试图通过短期刺激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未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在不少人看来,国内经济增长急剧减速,可能导致宏观经济风险。比如,如果经济增长率降至7%以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这可能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破产倒闭、企业裁员、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甚至于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因此,央行必须重启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降低利息、保持人民币升值预期、保证抵押物价格平稳等短期政策,促使经济回到高增长的快车道上。
  细细推敲,这种思维没有跳出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是欧美宏观经济调控设定的局限,以为中国同样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但实际上欧美国家都出现了市场失败),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增加企业投资愿意;二是中国经济永远只能在奔驰在高速轨道上,否则就会出问题。但实际上,对中国现实的经济生活来说,这两个假定都不成立。中国金融市场至今仍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而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永远维持在不可能持续的“房地产化”的基础之上。
  比如,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9%,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这并不意味着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减息空间。当前国内CPI为何会连续几个月在低水平上徘徊?首先是PPI作为CPI的先行指标处于三年来的低位,尽管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传导到CPI,但PPI负增长一定把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向下拉,并逐渐地传导到CPI上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内PPI下行,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调整,早几年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结果。在前几年“房地产化”背景下经济迅猛增长时,早就严重超支了未来的增长。只要这种增长一旦开始调整,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产量过剩,进而引起PPI的全面下跌。因此,市场根本就不用担心PPI严重下行有多少问题,它正是整个经济调整后复苏的开始。所以,房价不向下调整,才是当前国内经济最大隐患所在。房地产泡沫不挤出,永远是中国经济的心头痛。
  中国的CPI指数是以食品价格为主导的,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9月是气候条件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故而蔬菜鲜果的价格上涨幅度不会太大。但在10月国内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冬季之后,蔬菜鲜果的价格就可能会上涨。事实上这已成为一种常态。更为重要的是,猪肉的价格经过一年多沉寂后,有可能重新处于上升态势中。猪肉价格些微上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CPI上行。也就是说,尽管9月CPI下行至1.9%,国内CPI却并非处于下行态势,而是上行压力不小。在全球都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下,流动性泛滥不可能避免。虽然当前大量的流动性基本上进入各种资产,在推高不同资产价格,但无论是资产价格传导还是流动性溢出都是推高CPI的重要因素。况且,国际油价基本上处于高位。我国是当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油价高企,构成了较大的通货膨胀上行的压力。这就为何尽管当前的CPI处于低位,但通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的原因所在。这正如央行副行长易纲上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演讲时所表示的,央行必须不断地对各级政府警示通胀风险,“控制通胀是我们的头号工作”。央行的这种政策取向,不仅因为中国经济仍然随时都有可能踏上快速增长道路,更因为导致国内通胀压力的条件仍然存在。
  更何况,在当前产量过剩、经济结构调整及企业去库存化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行业的边际利润率都在下降,在企业盈利越来越困难,又面临通货膨胀上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如果央行货币政策也跟随欧美各国走向量化宽松之路,所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很有限的。试想,在企业没有订单,利息又在低水平上的情形下,企业怎么可能会有增长投资的意愿?而且对于银行来说,当看到企业盈利全面下降时,也会出于对保护自身利益与风险的考量,或不愿意放出贷款,或提高利率水平。大家看到,在今年上半年利率下降之后,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并未下降多少。反之,今年上半年央行货币政策些许变化,却立即引发了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改变,致使调整了两年的住房市场价格又开始反弹,进而使得国内房地产市场问题变得更为棘手。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实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弹性与操作的空间并不小,但易纲副行长已明确表示,本轮刺激政策不会像2009年时的规模那么大,但会是一个“恰当”的规模,即“足以支持经济复苏但又不会引发通胀上升”的适当规模。以易纲这番话所透露的信息,笔者预计,央行的货币政策近期并不会有太多转向,更不会随着经济数据变化而起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CPI“破2” 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打开 2012-10-16
· 四季度货币政策或有所松动 2012-10-16
· 诸多因素制约货币政策放松 2012-10-11
· 逾8000亿元逆回购本月到期 货币政策料保持稳定 2012-10-09
· 欧美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同 2012-10-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