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美国大选投票日(11月6日)不足一个月,就业和经济仍是选战热门话题。所以在劳工部公布9月非农业部门失业率降至7.8%、回落到8%之内后,围绕数据是否真实,两党又是一番唇枪舌剑。 近读著名投资分析专家JohnMauldin的相关研究,深觉他对美国失业问题的判断颇为精当,特与读者分享。 一、数字应属真实,方法有待商榷。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公布与就业有关的数据,依赖的是针对40万家公司的机构就业调查和针对6万个家庭的家庭就业调查。历史上,无论哪一党主掌白宫,都会被另一党指责“数字造假”,但实际上很难有确切依据。问题在哪里?在于目前政府计算失业的方法和30年前大为改变,如“任何人若未在近四周内求职不算失业”,类似方法令失业率相对较低。 二、失业率下降对改善就业者收入作用很小。根据“机构就业调查”,9月的11.4万个新增职位一半以上集中于餐饮和医疗保健行业;“家庭就业调查”显示新增职位87.3万个,其中58.2万个是出于经济原因的兼职。目前美国实际可支配收入每年的增幅只有0.2%,远低于二战后2.9%的每年平均增幅,也就是时薪增幅追不上通胀升幅。近三年,虽然年薪2万至4万美元的职位每月平均增长12万至16万个,但年薪7万美元以上的职位每月减少2万至6万个之间。综上,失业率虽然有降,但一般就业者感觉不到收入的改善。 三、美国就业的长期压力仍然很大。目前美国的就业情况已回复到奥巴马2009年初就职时的水平,从2007年12月至2010年2月损失的职位恢复近半(48%),但要完全回复到2007年的就业岗位总数,大概还需要40个月,且经济不能陷入萧条。由于美国人口每年增长,要回复到2007年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恐怕要再花5年、7年,甚至10年。真正要解决失业问题,关键在于今后10年要重新回到每年3%以上的经济增幅。但近12年来,美国经济平均增幅一直不足2%。为此,必须发展全新工业,重塑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计算机行业兴起所造就的经济盛况,同时还要设法避免财政赤字的膨胀。 美国情况对中国的启示在于,发展具有就业吸纳能力的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事关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