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大养老投入还需刚性制度护航
2012-10-15   作者:冯海宁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
  中国养老保险经过多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表现在覆盖人数上。据悉,截至今年9月底,各类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近年来,各级财政共拨付两项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过1700亿元。
  但正如温总理所言,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事实的确如此。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情况下,我们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问题,而且养老水平与一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养老金缺口更是一个无数次被拿出来热议的话题。
  因此,温总理表态: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养老保险的投入。这充分反映出最高决策层对待养老问题的态度,即政府项目与养老问题相比是次要的,为确保财政对养老保险投入,政府项目也要让路,以便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养老保障,确保“老有所养”。
  不过,各地政府是否会确保养老足额投入而少上政府其他工程项目,还有待观察。众所周知,多年来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目标一直没有实现(今年才实现教育投入占GDP的4%),很多地方舍不得投资教育,却舍得投资豪华办公大楼。也就是说,一些地方政府宁愿上马“面子工程”、“享受工程”,也不愿投资民生工程。
  基于教育投入多年之后才“达标”的教训,笔者以为,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投入还需要更明确的制度保障,比如,每年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投入占GDP多少,要在制度上进行明确规定,并与“官帽”挂钩;凡是投入未达标的地方,坚决禁止上马其它政府项目;在制度上把“养老工程”确定为最大的政府投资工程。
  要吸取教训,不能让养老投入重蹈教育投入的覆辙。一方面,要理顺养老投入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制度保障。另外,财政投入养老保险还要实现养老公平,即通过财政投入养老保险缩小企业员工与公务员养老待遇差距。
  换言之,政府财政的使命应当是,大幅提高企业员工的养老金水平,使之向公务员看齐。尽管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跑赢了CPI。但有研究表明,在中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线(50%),而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却多年保持100%。
  企业员工养老待遇远远不如公务员,一个原因是我们实行的是养老双轨制,公务员单独“开小灶”;另一个原因是,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投入不够,制约着企业员工养老金的增长。有数据表明,我们的财政对养老的投入比例,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一些中等收入国家。
  要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这一目标,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市场化手段,既包括商业养老,又要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另一种办法是制度化手段,尤其是在制度上强化政府的投入责任,强化人大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责任。希望温总理的表态能促进中国养老水平升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银行触角伸向养老 “正宗”产品仍稀缺 2012-10-12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2012-10-12
· 养老金制度财务风险应未雨绸缪 2012-10-11
· 延迟退休只是养老金改革的办法之一 2012-10-11
· 养老保险破产可能性极小 2012-10-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