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主动挑事,向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龙头企业直接发难,不仅仅是当前美国选战白热化下政客们打中国牌这么简单,它折射出欧美对中国的经济冷战思维,同时,亦反映了中美力量此涨彼消的当下,美国愈来愈显焦躁失衡之态。 最近,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华为、中兴的调查报告激起轩然大波。报告用质疑的口吻将“安全威胁”的帽子扣到了两公司头上,华为、中兴“躺着中枪”。 美众议院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从其调查内容可以看出,这份长达52页的报告充斥着“怀疑”、“无法确信”、“可能”等臆断词语,缺乏真凭实据。我们不妨打个比方,IBM、甲骨文公司的大型数据库软件在中国的电力石化等重要行业应用不少,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对中国政府和居民电脑的渗透更是无孔不入,苹果的iPhone手机在国内的用户也是非常普遍,近日媒体更曝出苹果手机泄露台湾秘密军事基地的有关信息。那么,中国政府是不是据此就该臆测这些美国大跨国公司的产品留下安全后门,对中国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呢?答案显然不是。 不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这些山姆大叔的跟班兄弟也没闲着。最近,英国下议院一个委员会正考虑对华为展开调查,加拿大近日亦暗示将排除华为参与政府网络建设,澳大利亚政府也曾禁止华为公司对造价高达375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设备项目进行投标,这些国家“围剿”华为的理由同美国基本类似。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基本形成一种逢中国企业必堵的思维定势。从中海油2005年竞购优尼科、华为历次并购未果、最近三一重工对美国有关风电场的收购被美国总统否决等事件中可以看到,一堵防范中国企业的“华盛顿墙”已然构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众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主动挑事,向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龙头企业直接发难。 笔者以为,美国众议院的上述举动,不仅仅是当前美国选战白热化下政客们打中国牌这么简单,它折射出欧美对中国的经济冷战思维,同时,亦反映了中美力量此涨彼消的当下,美国愈来愈显焦躁失衡之态。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积累,中国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巨龙的崛起,对美国的霸权形成了有力挑战,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分歧随之更加广泛,包括经济、人权、台湾、南海和武器扩散等问题。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大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就曾指出,中国不愿接受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或霸权;美国也不愿接受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或霸权。两百多年来,美国一直试图阻止在欧洲出现一个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大国。而从美国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美国1899年和1900年两度照会英德法意日俄六国,要求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以求机会均等”)以来的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国在东亚也试图这样做。 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欧美经济这几年一直在打乱仗,欧元区国家受困于欧债危机泥淖难以自拔,而美国经济近来虽然显现楼市复苏等苗头,但财政悬崖等问题依然高悬,未来经济仍需靠货币持续放水来疗伤。美欧诸事不顺,必然会从经济金融等诸多领域想尽办法,对中国进行压制。譬如,美意图利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现对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切割,欲通过TPP建立排斥中国的贸易壁垒,在亚太区域搞经济冷战;在汇率操纵问题上反复做文章,以迫使中国就范;频频挥舞贸易保护大棒,对国内产业发起大规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挟世界印钞工厂地位,放任自家产业空心化,有意遮蔽当今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洗牌的现实,把失业问题与中国挂钩,为美国自身政策失误寻找借口……对此,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虽然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报告目前仅是建议,但切不可小视其阻吓所产生的副作用。不妨设想,尽管同华为中兴的业务合作或许比较诱人,但一旦某桩生意被贴上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标签,无论哪个外国企业都得掂量掂量。中国有关部门和当事企业对此不能大意,应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反制。相较于“双反”调查,美众议院这种级别的部门射出的“冷箭”
可能更难防备。以往的经验证明,中国光靠外交部门的强烈愤慨或谴责基本不管用,建议在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层面成立更高级别的机构进行应对,一方面严正交涉;另一方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拿出有效手段,让其付出相应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