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应“红”在“质量”
2012-10-15   作者:李晓宏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近日,一位朋友去加拿大探亲,发现商场售卖的服装鞋帽已不都是“中国制造”,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制造的产品多了起来。而且同样面料和款式的一条牛仔裤,来自孟加拉国的卖50元,来自中国的卖80元。可见,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一些跨国制造业已在“孔雀东南飞”。
  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结构的改变。
  今天,中国的人口形势已发生重要转变,“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凸显。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平均每对夫妻生育1.8个孩子,较20年前少生4个。90年代末,又步入“银发社会”,现正以年均800万老人的增速发展。20年的低生育水平、10多年的老龄化进程,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日趋缩减。根据“六普”数据推算,我国15—64岁劳动力总量从2010年开始下降;而20—29岁青壮年队伍10年前便已开始减员,至今减幅近15%。
  法国哲学家孔德曾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30多年前,我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成本优势,成为经济腾飞的有力推手。而今,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供应衰减,低成本优势也不断减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两类国家受益较大,一是发达国家,一是低收入国家。前者凭借技术和资本竞争力,后者得益于廉价劳动力。相形之下,中等收入国家“两头都不占”,受益最小。中国快速发展30多年后,现在就走到这个关口,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尚未建立,如果应对不当,也有可能坠入发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
  为此,有人提出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增加未来劳动力。然而,“发展是最有效的避孕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普遍较低,有些自称“房奴”加“车奴”的夫妇,怕做“孩奴”,甚至不要孩子。因此,放宽生育限制,对减缓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能起到多大作用,也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一项计量分析表明,在制造业,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上升17%;如果职工全是高中学历,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4%;如果都是大专学历,劳动生产率可以再提高66%。
  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开发不够。如果人口结构之变形成的倒逼机制,能让我们从重物轻人的投资战略,转向重点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从重学历轻技能的人才培养,转为重视劳动者能力建设;从人口红利“红”在“数量”转向“红”在“质量”,加快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主动彻底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证券时报:我国人口红利还可持续20年 2012-09-06
· 改革红利取代人口红利需重大深远变革 2012-08-27
· 延迟退休无法应对人口红利消失 2012-04-20
· [博客]延迟退休无法应对人口红利消失 2012-04-20
· 延迟退休无法应对人口红利消失 2012-04-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