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折射的“特权化生存”
2012-10-12   作者:汤嘉琛  来源:晶报
 
【字号
  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原本承担“托底”作用的公办养老院,却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质走样,找关系、打招呼“插队”入住公办养老院,已经成为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被“特权”老人争相占用,普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
  公办养老院,是发挥公共养老服务“托底”作用的保障机构,按理应优先接收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然而,目前很多公办养老院已经成了众多特权家庭争抢的“养老蛋糕”,其底色也由“托底”变成了“托富”。公办养老院拜高踩低,背离了当初设立公办养老院的制度初衷,也将公办养老机构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撇在了一边。
  究其因,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公办养老院在允许自主经营后定位不清,出现了特权化的倾向。有些公立养老院,要求申请者有较高的阶层地位和文化水平,为普通老人入住设立层层门槛;还有些公立养老机构明确规定,入住老人必须是知识分子乃至必须是公务员,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为有相当级别的官员办的公立养老机构——入住公立养老院成了一种“特权”。
  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办养老院缺乏公开透明的排队制度。按照目前的制度,自费入住公立养老院是按顺序排队登记入住,但由于信息不公开,普通公众无法获取真实的轮候信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特权老人却能通过暗箱操作,顺利抢占到优质资源。正因如此,一些特权老人将公办院当成了退休后的“后花园”,很多确有困难的普通老人却被拒之门外。
  公办养老院里的一个床位,就是一面映照社会现实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权贵群体的“特权化生存”,也能感受到普通大众与权贵群体竞争时的无力,更能让我们看到两个群体在福利待遇上的巨大鸿沟。可实际上,在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这种有损公平正义的“特权化生存”,其实早已浸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遭受非议的“特权养老院”,只是权力链条上极其普通的一环。在这条由权力和财富所维系的链条上,每一个掌握相关资源的人都是受益者,他们能够享受的是全方位、“一条龙”式的特权服务。他们的子女上学,能够优先进入“特权幼儿园”、“特权小学”;他们生病了,能够方便地使用“特需病房”;就连吃的菜、用的水、喝的奶,都能享受“特供”。而且一旦与权力链条沾边,这种“特权化生存”的待遇,还能福荫这些人的“七大姑八大姨”。
  公办养老院的异化,其实只是公共保障机构异化为“特权”机构的一个缩影。藏于这些异化背后的“特权化生存”,看似在以一种潜规则的方式运行,但公众对此却看得一清二楚。当他们自己的权益和福利遭遇“特权”阻截之时,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这种社会情绪恰恰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必须尽量剥离依附于权贵链条的“特权福利”,以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谁把养老院变成特权机构 2012-10-15
· 公办养老院要真正姓“公” 2012-10-12
· 消除“特权养老”需回到断裂的原点 2012-10-12
· 应重新定位公办养老机构 2012-10-11
· 养老院门槛有多高? 2012-10-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