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第三产业同比增速超过第二产业,是二季度GDP增速好于预期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的拐点阶段,应顺势而为,抓住有利时机发展第三产业。 在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动力放缓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景气度持续高于制造业,表现为非制造业、制造业PMI指数一强一弱。今年前9个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均位于临界值以下,上限为49.6,平均值为48.6,较去年同期均值下降2.6个百分点。而汇丰中国非制造业PMI经营活动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上,下限为52,平均值为53.4,较去年同期均值上升0.8个百分点,显示非制造业景气度依然较高,活力和韧性远好于制造业。 制造业发展面临瓶颈,发展第三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制造业两头在外,原材料和需求都依赖全球市场,过去依靠劳动力优势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拐点来临,劳动力成本压力日益凸现。2012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1%,而劳动力成本仍在快速上升,今年上半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同比上涨13.1%。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仍较低。2011年,我国GDP构成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43.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78.4%、71.9%,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54.7%。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欠合理,在第三产业构成中,流通业占据首位;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占比仅次于流通业,但均受制于宏观经济周期;科学技术服务业占比不到4%,信息服务业占比仅略高于5%。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主要以科技、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主。 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格局拐点的来临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以韩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其人口抚养比几乎不再下降,收入分配格局向居民倾斜。与之伴随的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整个90年代,韩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了7.8个百分点,而上世纪80年代仅上升2.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的拐点,有利第三产业发展。2011年,我国人口抚养比由2010年的低点出现回升,收入分配亦出现倾向于居民的迹象。201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现金纯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9.7%、12.4%,均快于同期GDP7.8%的增速。 因此,应该顺势而为,抓住有利时机发展第三产业。不仅要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更要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更好地服务居民生产和生活。 在生活服务方面,文化娱乐产业和旅游业均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前者为例,目前占第三产业比重不到2%,而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文化娱乐消费将快速增长,该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500美元,文化消费有望步入快速增长期,传媒行业将明显受益。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银发经济、移动医疗等服务老年人口的产业也颇具吸引力。 在生产服务领域,环境管理和科学技术业潜力有待挖掘。“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领域累计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而2010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增加值仅为1752亿元,随着环保领域投入的快速增长,其管理需求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随着金融业创新,风险被更好地管理,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等行业有望实现高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