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了,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过多解读莫言获奖的外部原因,会淡化莫言本身的努力与才华。但脱离当下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忽略东方与西方的现实联系,只是孤立地祝贺莫言个人,不仅将这一重大奖项的意义降低了,也不能呼应中国百年来对诺奖的纠结与渴望。要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正统在欧洲。曾经有65年,也就是一半时间里,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都是欧洲人。 因此,莫言获奖,我们虽然不必将此看作为中国的“突破”,但这也是以汉字为符号的中国文化,走出一度被“边缘化”的尴尬,重新夺回应有荣誉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换个说法,现在的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加深,了解中国已经从一种兴趣,成为一种必要。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莫言获奖,就与莫言作品在西方的出版与推广有极大关系。在欧美国家,一般而言,中国作家得到认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莫言的作品在国外出版之后,得到了核心文化圈的认同,莫言作品的丰富性被更多人所知。或许,这就是莫言今年获诺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高兴之余,更须冷静。因为有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承认与奖励。所以每年的诺贝尔颁奖,就是一次全国大讨伐:“为什么全球博士数量最多的国家,诺贝尔得主最少?”这类的质疑,让很多人都无地自容。尤其是这种大讨论每年都来一次,让中国人对各类奖项几乎有了一种条件反射的“偏执”。 这种“偏执”会将诺贝尔奖的本意掩盖。我们真正该“信奉”的不是奖杯,而是奖杯所代表的知识、技艺和经验。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如此,所有的外部原因对莫言而言,只是一个推广而已。真正获得这个奖项,莫言靠的还是知识、技艺和经验。 我们不必讳言,中国人还有更多的文学家、科学家,在未来会获得各类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或者正如有些评论认为,这只是“时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西方世界而言,本来就有些“曲高和寡”,等他们来“琴瑟和鸣”,基本上不太可能。不理解是其一,“威胁论”是其二,更有甚者极力丑化、妖魔化。因此无人喝彩,并非我们不精彩。只要我们自己坚持走正确的路、强大的路,这种“时滞”自然会消失,我们之前极度渴望的奖项,就能淡然处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