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期间国内多个传统景区客流
“井喷”。不少人在领教了人山人海的场面后发出誓言:明年国庆咱绝不来凑这个热闹了。 然而,时间会让人患上健忘症。明年的国庆黄金周,假若还是天高气爽,你真的甘心宅在家里吗? 翻阅去年国庆期间的新闻,你会发现景区里同样是人挤人。明年,除非景区推行预约制限制客流,否则,即使恢复节日期间公路收费,也不可能不“爆棚”,原因就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于踩点式的到此一游。 自从1999年有了第一个黄金周,我国的旅游消费热情被不断激发,逐渐变成了“刚需”,连那些原来生活圈子狭小、埋头干活的农民也开始加入游山玩水的队伍,这确实是社会进步、生活富足的体现,令人欣喜。对于旅游经历不多的新军来说,大家都挂在嘴上的旅游景区很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旅游的第一选择。然而,导致长假里传统景区乱象丛生的更重要因素还在于我们大家还“不太会玩”。 有句话叫“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很形象地描述了我们的旅游模式,大家在乎的是去过多少著名景区,拍过多少照片,回去可以向谁炫耀。这样的旅游其实只需带双眼睛、带个相机就行,显然是很初级的旅游消费。 对于旅游的意义,真的有待我们去更深入地学习、理解。美国的人口虽然没有中国多,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相对优裕,所以逢到长假,外出旅游者会比中国更多些,但为什么较少听到景区超负荷的消息呢?管理得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在于大多数美国人在旅游模式上更倾向于身心的放松,不太在乎游了多少名山名水,更不会扎堆购物。很多富人的休假只是安排到自己的乡村别墅去住几天或拉着房车到野外去“安营扎寨”,普通人也喜欢选择在附近的山川湖泊小住几日。 旅游应该饱眼福,更应该让心放轻松。如果要真正享受到旅游福利,我们应该学会“用心去旅游”。而要帮助大家实现旅游消费的升级,旅游产品的供应者有责任加强消费引导。现在,缺的不是旅游资源,而是在设计旅游产品时缺乏创意、缺少对消费心理的深刻了解。譬如有人想去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城悠闲地住上几日细细品味,但是却发现旅行社提供的产品几乎都是凤凰城和张家界搭在一起,逼得你非得有跋山涉水的力气。有些旅游新品虽然被设计出来了,但是却缺乏有效的营销,语焉不详,各环节的衔接不够周密。 所以,只有旅游模式从单纯观光购物迈向休闲旅居,只有大家的志趣变得更加多元,往一个目标扎堆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少。而这一“转型”,短时间内看来还“转不过来”。用心旅游,需要抛却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