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收官,各种盘点如约而来。今年“十一”假期首次实行“高速免费”,自驾出行的人增多,这无疑对交通和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据报道,长假首日,京港澳、京开等高速公路北京段车队绵延超过30公里,广东省24条高速公路均发生拥堵。而在旅游高峰的10月3日当天,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604.3万人次,同比增长30.64%。网络上,一条“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骆驼劳累致死”的微博被转发上万次,倒下的骆驼以刺眼的方式叙述了景点人满为患之重负。 路上堵,景区堵,这当然值得交通旅游管理部门好好反思。比如,在长假的前半程,免费高速路发卡通行不仅没有为统计车辆数量提供必要数据,反而成了拥堵的致命因素。高速免费,出行高峰期的堵车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变换思路,在车辆通过收费站时直接抬杆放行。10月4日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顺应民意不再发卡,路况明显好转。这其中自然有高峰期已过的因素,但假若一开始便直接抬杆放行,高速拥堵的情况或许不会那么严重。 至于旅游景区方面,虽然都在加强管理和服务,但是在预警上做得并不理想。假如那些著名景点可以像国外一些景区那样“提前预约”,一旦出现游客“爆棚”的局面马上限制人流,无论游客还是景区管理者,“遭罪”的程度或许会减轻不少。 每一次小长假过后,舆论在盘点的同时都不忘强调相关职能部门反思,但很少强调公众的自我反思。如何让“黄金周”提高含金量,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的要求,每一个人都是“黄金周”的一部分,公众也要学会从自身寻找原因。 以这次高速公路堵车为例。假期开始前,舆论都在预期堵车的情况,明明知道9月30日和10月1日这两日是出行高峰期,但是很多自驾的游客并没有回避高峰期。既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恐怕就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管理部门。在高速公路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即使高速公路管理做到尽善尽美,也无法彻底解决高峰出行时堵车的局面。所以,对于公众而言,特别是自驾出行的游客来说,如果理性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错开高峰期,或者在车多时不占用应急车道从而加剧拥堵,假期的含金量自然会提高不少。 “十一”长假已过,各方的盘点和反思刚开始,黄金周为何成为“闹心周”“添堵周”,反思中万万别忽视了公众自我反思这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