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长假很快过去了。在这个“双节”假日中,让人感受深切的一个关键字是“堵”。高速公路上堵,景区也堵。一个“堵”字,破坏了出游者的心情,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高速公路拥堵之最,莫过于9月30日。尤其是在主要路段上,许多自驾车主经历了艰难的一天。诸如“高速公路成了停车场”、“高速公路变成龟速公路”等说法,一一成为现实。 堵路即堵心。很多人带着开心的心情出发,却因拥堵而心情黯然。长途的旅行变得如此辛苦,埋怨之声也就更容易传开。有人甚至指责,“双节”期间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政策根本就是在“添堵”。 这样的指责,若只是在路上的旅人的一句牢骚,不难理解;若因“双节”拥堵而否定免费政策,则不尽中肯。高速公路假日免费政策,固然有其值得商榷之处,但方向是对的。 9月30日是“双节”假日第一天,这天道路巨堵,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双节”合并放假,出行者大多选择在这一天出发,缺少必要的分流。这是当日车流量过大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在这一天中,主要高速干道想要十分通畅是比较困难的。 在此直接原因之外,高速公路越来越堵,也跟居民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02年底的0.9辆,增加到2011年底的18.6辆。而公路建设的速度,慢于汽车消费的提速。遇上节假日,自驾出行人数不断攀升,高速公路难免陷入“龟速”尴尬中。 当然,长假免费政策的刺激效应,也是一个原因。虽然难有数据说明,有多少人是因为免费政策而选择自驾出行,但常识告诉人们,免费政策作为一个政策利好,对部分人群的刺激效应不可忽略。确认这种刺激效应,绝不意味着要以此来否定免费政策。 透过长假期间多条高速公路的大堵,可以这么说,不论是交通运输部门、路桥企业,还是自驾车主,对于此次长假的公路拥堵状况都缺少充分的估计。车主估计不足,就没能在出行安排上注意错峰;管理者估计不足,因此没能形成更完善的预案,碰到大堵后缺少必要的反应。 这一次执行高速公路假日免费政策,最为人诟病的是收费站的发卡举措,即不收费,但仍针对七座以下小客车进站发卡、出站收卡。围绕发卡的目的,一个通行的解释是为了统计车辆流量。这本也无可厚非,可是,发卡过关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人为造成了路段的拥堵——本可缓慢行驶的车辆被强行停止下来,这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如果发卡举措本身还情有可原的话,管理部门在面对高速公路巨堵时的应急,则显得有些滞后。以车流量相当大的沪宁高速为例,9月30日零点过后,车流量呈不断上升之势,很快就形成拥堵的状况。但是沪宁高速上的收费站口一直未放弃发卡之举,直到交通运输部门下发紧急通知之后的10月4日。也就是说,管理部门清楚地看到了发卡给道路不通畅造成的影响,并出台了相应政策,但在应急速度上,仍显得有些迟缓。 高速公路拥堵,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不少车主不文明驾驶。一些驾驶员不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道,车辆不能够按照要求行驶在规定车道中,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故障车的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通畅性,使得局部堵塞的问题凸显。不文明的驾驶行为既害人,也害己,其问题在高速公路上更显严重。 一个拥堵的长假,给快乐减了分。一段拥堵的道路,影响的不只是心情。中国人多,车辆在不断增多,往后的节假日如何避免如此拥堵的状况,是个大课题。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长假高速公路拥堵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求解难题不能只盯着某一方面。要想更本质地解决问题,恐怕还需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为扎堆出行“泄洪”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