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月上旬公布的8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依然难堪,一些媒体对“稳增长”的举措盯得很紧。本月中旬至昨日,相继有一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或放行。 规划要落地,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就此严肃话题,规划所在地政府不焦急,商业银行不焦急,唯有一些媒体深感焦急。一些媒体有民生情怀,担心银行坏账,担心重复建设,担心产能过剩加剧。于是,纷纷以检视的笔触对此予以多侧面的报道,并取用类似“区域经济规划频频获批,各地公布投资计划近20万亿”这样的新闻标题,来表达对投资再次失控的担忧。 一些媒体的普遍担忧,并非杞人之忧,但也要善意提醒一些媒体,发布这类报道,立论不可先入为主,立场力求不被倾向性所左右,否则会使报道和评论缺乏客观与严谨。 笔者在此举一例:就在昨日,一家媒体的报道写道:“9月24日四川省新闻办、发改委召开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暨鼓励民间投资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投资项目名录》(2012-2013)。这批项目共2242个,投资总额3.67万亿元。这一计划的总体量相当于四川省去年全年GDP的1.75倍……”粗读这段文字,似乎只是发布会关键内容的简略介绍,但若对最后一句稍作品味,不难品出其中的话外音。 对四川敲敲警钟应该,可假如我以记者身份采写这段文字,我会准确严谨地写清楚如下关键要点:其一,“投资项目名录”不等于投资项目。其二,这只是一场招商引资发布会,该省事先准备了2242个可供投资项目供与会“资本家”挑选。这数千个项目有多少最终开工建设?眼下八字还没一撇,这无非是地方招商普遍采用的“广种薄收”策略。其三,“投资总额3.67万亿元”是典型的病句——3.67万亿元只代表2242个可供投资项目的投资概算。把投资概算写成投资总额,不管是不懂造成笔误还是存心所为,都混淆了视听。其四,2242个项目就算个个被人“抱走”,也不是每个项目均能在今年开工明年底前建成,所以,就算3.67万亿元投资概算全部变成实际投资,它也得根据不同项目建设周期,分多年分摊实际投资。不交代这些必须交代清楚的背景,以偏概全地渲染3.67万亿是四川全年GDP的1.75倍,显然是极不严肃的行文。 请注意,“20万亿”无非把多个省招商引资会提供项目名录所附的投资概算做道加法所得,并与2009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4万亿”作对比。由于“4万亿”实施缺乏规划制约,难免有一部分变成了重复建设,再对比尚属纸上谈兵之“20万亿”,不明原委的舆论怎能不作出过急反应? 当年“4万亿”防止经济急速下滑——萝卜快了难免不洗泥。此轮“稳增长”,紧扣结构调整主线,以区域产业升级和新产生集群生成为主旨,与“4万亿”最大区别是区域规划先行。简言之,此轮“稳增长”遵循“投资拉动总量,规划优化结构”的路径依赖,与当年的“4万亿”单纯拉动经济总量不可同日而语。 取消和减少政策优惠,以规划之硬约束,打造当地优势产业迅速形成产业集群和上下游紧密配套,是此轮“稳增长”下的新兴产业项目或地区优势项目集约式投资,与“4万亿”项目天女散花式投资的又一根本区别。由是再回头看最近先后获批的《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产业)、《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新能源)、《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老少边穷地区特色产业)等,均系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重点扶持的“后发地区”。 由是,以规划制约投资项目遴选,相当于为地方重复建设套上了一只笼套。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被地方突破规划、局部性篡改规划的危险是依然存在的。这是改进综合监管的问题。不过,危险系数也正呈逐步稀释状,如今地方想上大体量的落后项目,想获商业银行贷款已比登天还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