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由高估基建项目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2012-09-27   作者:刘熀松(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发改委月初集中批复了大批基建项目,引发了舆论不少猜想。有专家测算,这些交通仓储、能源管道工程、垃圾焚烧发电、新材料等基建项目的总投资额可能会超过一万亿元。有人据此认为,这可能是中国重新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信号;还有人甚至将此次稳增长政策与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作对比;还有更为乐观的人认为,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自此展开。
  笔者认为,这些恐怕都是一厢情愿的看法。事实上,管理层批复这些基建项目,是因为当前经济下行的速度略微超出了预期,所以,其目的只是为了稳定增长,防止经济硬着落,并无刺激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意图。细心者还会发现,这些基建项目获得批准并非集中在一周之内,事实上在5月至8月这段时间内陆续批准的,只是集中公布了而已。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高估这些基建项目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更不能将其与2008年的经济刺激政策相提并论。
  首先,这些项目都是地方政府的项目,而地方政府尽管投资积极性很高,但眼下资金却捉襟见肘,并无足够财力在短期中去实现这些项目。
  其次, 200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172828.4亿元,假定2012年的投资增速为20%,则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73226.4亿元(2011年为31102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因此,如要达到2008年“四万亿”的刺激效果,当下至少需要短期中投资“八万亿”以上的资金,一万亿是远远不够的。
  其三,相对于当前的投资规模,一万亿的项目实在是杯水车薪。假定明年的投资增速为15%,则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需要达到429210.36亿元。这还是统计口径修改后的数据。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绝对数与2010年并不可比,但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78121.9亿元,2011年投资增速为23.8%,因此,如果按2010年同口径计算,则2011年的投资规模为344314.91亿元。如果2012年投资增长20%的话,则投资规模需要达到413177.89亿元。如果2013年再保持15%增长的话,则投资规模需要达到475154.57亿元。可以看出,一万亿项目对总的投资贡献甚微。
  其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速必将下降。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了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是笔者判断,有太多的迹象证明,我国即将告别20%以上的投资高速增长,今年可能就是个转折点,很可能是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最后一个年度,今后我国已没有能力再保持20%以上的投资增速了。也就是说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直言之,我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像2008年那样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了。
  因此,眼下没有理由对基建投资的作用盲目乐观。
  以笔者的判断,当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已进入了中后期阶段,这时候不但需要适当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需要货币政策从偏紧转向中性,甚至略微偏松。大家可以看到,当前的财政政策确实是积极的,但是,货币政策仍然是偏紧的,并非中性的,还没有回归常态。虽然降了几次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已经降了两次利率,但是存款准备金率仍然高达20%,这个水准仍是世所罕见的。虽然过去一个多月央行频频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投放了数千亿元资金,但这种可放可收的操作,不太可能给市场形成货币常态的中长期预期,在增加资金供应的效用上无法与降低准备金率的效果相提并论。偏紧的货币政策,使得资金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吞食了其他行业的利润,尤其是原本就已很困难的制造业的利润。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总和居然超过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保险巨头、券商巨头、房地产巨头等在内的2400多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上市银行的净利润上升20%左右,而其他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下降了20%左右,如此大的反差,不能不引起重视。归根结底,实体经济的效益是银行效益的来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由上述分析,笔者的看法是,如果货币政策不尽快回归常态的话,那么经济可能还将继续疲弱,那样的话,发改委的基建项目批复起的作用可能会更小,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用将被偏紧的货币政策全部对冲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将破7%。因此,当前需要迅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迅速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反哺利润给实体经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险资“掘金”基建项目有望加速 2012-06-13
· 基建项目引导信贷争夺转战中西部 2009-02-06
· 印度媒体报道:百仕通参股印度基建项目 2007-08-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