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出QE3后,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而欧美的股市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上蹿。
可惜好景不长,中国与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均不支持与实体相关的大宗商品继续上涨,股市继续观望。
9月17日,原油期货市场遭到做空者闪电袭击。到目前为止,9月17日的下挫仍未找到充分理由。ICE(洲际交易所)11月布兰特原油期货合约,从6月28日的每桶91.35美元上升到9月17日的每桶117.02美元,上涨28%,而接下来三天又累计下挫8.4%。如果不是误操作的“胖手指”或程序式交易触发的大规模抛盘,说明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处于剧烈震荡区域,对冲成为关键,投机已成常态,市场进入大鱼之间互相吞噬的血腥状态。
随着发改委大规模发布投资项目,大宗商品出现反弹趋势。从9月6日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NewYorkMercantileExchange)的Comex分布的铜期货已经上涨7%左右,达到每磅3.76美元。新华社公布,截至9月17日的这一周,中国25个主要港口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品位63.5%的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09,较前一个星期上涨15个单位。
市场的快乐是短暂的。随着市场认清中国此轮投资缺乏真正的资金弹药,很快大宗商品转入震荡期间。9月24日,1月沪铜在5日均线之下高位震荡,短线主力多方连续减仓。1月螺纹钢缩量反弹,反弹减仓空头趋势不变。市场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口、投资、房地产等数据与大宗商品直接相关。目前,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远未回暖,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稳定,不能给大宗商品带来支撑。事实上,投资人士只不过是通过QE3与中国的投资项目,寻找到反弹的理由,从笔者接触到的投资人士看,他们并不相信未来的镀金时代在前方招手。
不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同坐过山车,国内同样如此。作为基础能源,煤炭价格黄金十年已经结束。虽然8月底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续四周小幅回升,8月22日至9月19日的这四周,周环比分别上涨0.16%、0.16%、0.32%和0.48%,依然无法挽回市场信心,交易量反映了一切,这与原油、铁矿石等价格一致。这对于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如果中国有较为充裕的资金,此时开始到未来两年,收购资源正当其时。
让人心寒的“安慰”是,黄金价格上升。从周K线看,6月开始黄金进入上升区间,9月21日,最高每盎司上冲1786美元。但所有的投资者都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黄金历史看,黄金大幅上升意味着通胀(滞胀)周期的到来,如果本轮黄金有效突破前期高位1920美元,那么我们只能忍受滞胀的折磨。这说明市场对于QE3作出最坏的判断——将提升通胀水平,却无法提升实体经济。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欧美股市的反弹也就走到了尽头。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披露,本月初,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查访了887家大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询问他们对不断下降的利率会作何反应,91%的受访者称,利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不会对他们的经营计划造成任何影响;84%的受访者公开表示,即使利率下降两个百分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该调查得出结论,“首席财务官们认为货币行动并不是特别有效。”
美国此轮QE3并非购买国债,而是购买资产支持证券,说明美联储意在拉动消费。但是,鉴于美国的30年期房贷利率已经跌到历史低谷,鉴于美国还有没使用的2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在市场盘旋,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央行也许应该问一句:“为什么企业就是不投资?消费者就是不消费?”
大规模发放货币,是为了修补资本负债表,在修补之后通过拉动投资与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产能过剩时代,日本没有成功,欧洲没有成功,美国就会成功吗?美国股市上升,取决于中流砥柱的高科技、消费、制造、资源企业,而这些企业不缺钱,更无大规模扩张的打算。
市场告诉我们真相,而不是美联储与打着各自算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