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衰落彰显中国式经济发展困局
2012-09-26   作者:江德斌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温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跌出浙江省前三,增速则是位列全省11市之末。温州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十店九关的清冷现象。向来被认为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究竟怎么了?
  曾经的改革急先锋,民营经济的风向标,一度是各地的学习榜样。但如今,“温州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从顶峰急速衰落下来,实体经济低迷不振,出口订单衰减过快,虚拟经济亦遭受重挫,民间借贷麻烦缠身,面临转型期的危机。
  从上半年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温州明显已堕入中国式经济发展困局,传统优势不复存在,转型升级又面临种种困难,无法尽快扭转下滑颓势,以至于各种经济指标都很难看。近些年来,温州经济已呈现“空心化”趋势,企业无心于主业经营,而是热衷于资本运作,追求资本炒作所带来的暴利,导致主业停滞不前。将资金用于炒股、炒房、炒矿等,虚拟经济日益兴隆之下,则是实体经济的花果凋零。
  高房价、高人工、高税费、低利润、低技术,这就是温州企业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式经济的缩影。在经营成本逐年提高的时候,以外向型为主的温州企业却没有抓住时机,沉迷于往日的辉煌,陶醉于资本运作的暴利,未能顺利转型升级,陷入今日的泥沼之中。而在经受楼市调控、民间借贷危机、实体企业破产等事件后,温州的短板已暴露无遗,没有经济的“护城河”,必然要步入衰退调整的危机中。
  温州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人才优势,敢于闯荡试水的草莽精神,曾经支撑起“温州模式”的快速崛起。但是,在经济发展跨过资本原始积累之后,“温州模式”未能更进一步,仍然停留在低端制造链条上,缺乏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只能赚取微薄利润,注定被逐渐攀高的经营成本逼入死角。未来能够拯救温州经济的,并非是房地产和传统低端制造产业,而是金融产业和创新技术产业,必须实现“温州模式”的升级,才能重新拾回发展龙头的地位。
  目前,温州拥有雄厚的民间资本,良好的民间信用,促使民间借贷异常繁荣而稳定,但由于金融业未能开放进入门槛,导致温州民间资本被阻挡在门外,只能做体外循环。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道路被堵塞,诸多民企又缺乏融资渠道,从而堕入资本充裕与借贷难的悖论中。因此,温州必须抓住金融改革试点的机会,让民间借贷“阳光化”,打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大门,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融资对接。
  至于创新技术发展,则需要长期的技术研发积累,而非一日之功可得。因此,温州应抛弃追逐短期暴利的思维模式,将眼光放得更远些,从资本游戏中抽身,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政府亦要创造良好环境和制度,出台优惠政策和减免税费,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并大力维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让企业敢于创新、有利可图。
  “温州模式”的衰落亦提醒执政者,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力维系,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创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温州模式要借机蜕变 2011-10-12
· 今日观察文字稿-温州新观察(一):十字路口的温州模式 2011-01-07
· 十字路口的温州模式 2011-01-07
· 6000多亿民资打造草根金融的温州模式 2009-07-31
· 6000多亿元民资打造“草根金融”的温州模式 2009-07-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