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股市没有迎来管理层为了保卫2000点而推出的直接利好,却让投资者体会到了资金面的残酷。先是新股缩减融资规模,后是一拖股份上市两个月就宣布要发公司债再融资。投资者可以看到现在上市公司资金面的紧张,能够IPO当然是好事,但吃不饱也让人难受,最后只能采取先上市,然后再想办法再融资的方法。 从IPO的角度看,沪市新股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新股发行时都要缩减融资规模,这有点儿像改革开放前的粮食供应,如果有人随便吃,总要有别人饿肚子,用粮票加以限制,大家都按比例吃粮食。现在IPO也是这样,机构询价已经不再是决定公司发行价格和发行规模的惟一指标,管理层也在做着对市场有益的调控,IPO过程已经形成了两步走。 第一步还是IPO,管理层会尽量缩减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让大家都能多少发出一些股票,具备上市资格;第二步是再融资,公司上市之后,投资者是否认可、股价能否保持在发行价上方,都成为公司能否进行再融资的标志。这样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具有显著优势,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不用再以盲人摸象的方式大批量承接一级市场的抛压,数量少了,二级市场承接也能相对轻松。投资者如果认可新股票,上市公司可以在未来增发、配股;如果新股票让投资者失望,它也就不能继续忽悠投资者掏钱。 不过像一拖股份这样,上市刚刚两个月就要发行15亿元公司债,似乎是真饿极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投资者很难判断公司是否值得进一步投资,或许发行公司债,正是一拖股份的折中选择,债市毕竟和股市不同,投资者或许会因为较高的利率而购买一拖债券。不过,投资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这批公司债快要到期的时候,一拖股份很可能还会向股东要钱偿还债券,毕竟能找投资者要钱,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IPO吃不饱,再融资当夜宵。虽然表面看起来存在太多的无奈,但这也算是管理层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一项功绩,如果管理层能够给公司IPO之后进行再融资的时间间隔规定一个最低时限,那就更加完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