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之本是“调规划优结构”
2012-09-24   作者:王小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在家庭汽车普及率明显偏低的情况下,我国城市却普遍性发生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城市管理者及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由于人多、车多、路少、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引起的。这样的认识太简单化,其采取的措施也必然不会有实质性效果,只能是越“治”越“堵”。
  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最根本之策是,从调整城市规划、优化城市结构入手,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主要有四个办法:
  一是优化城市人口布局结构,大幅度地节约“交通流”。即加密市中心人口密度,而不是分散市中心人口,彻底地改变现有的以“穷人”为主的郊区化方式,让少数人(富人)流动,而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具体的方法是放开房屋建设的容积率限制政策,在特大型城市,不仅要放开容积率限制,而且要在市中心区采取最低“容积率”或最低楼层数控制,如在二环至三环间,楼房高度不能低于三十层,三环至四环间楼房高度不能低于20层。市区内一些老的低密度住宅要通过拆迁改造,形成高密集的住宅,从而把人口“留住”,以期大幅度地减少“交通流”,市区内高密集人口的交通问题主要靠地铁这一公共交通系统来解决。要用建较多的由中心城区向郊外辐射的大路代替环线道路建设,把推进市区的高密度化与郊区的相对稀疏化结合,从根本上优化大城市的居住结构。另外,经济适用房或保障性住宅应主要建在市中心区,而不是郊外。
  二是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改“宽、大”的路网结构为“毛细血管”丰富的细网型路网结构。具体的办法是:(1)疏通道路,尽可能减少断头路。拆除市区内的各类小区围墙后将“内路”实施改造,使内路与外路全方位接转;路江跨河应加密桥梁,减少断头路。(2)对市中心交通路网实施全面改造,优化交通路网结构。一方面,要尽量减少采取拓宽马路的办法来解决交通问题,相反,要尽可能地增补支路、加密路网,形成丰富的道路“毛细血管”;另一方面,如对需要成片拆迁改造的市区,要实施规整划一的等距离高密度的路网规划,摈弃过去的“先房后路”的规划和建设模式,改为“先路后房”(房子是被动地填入路网中的)的新规划和建设模式,使市区道路结构实现整体性优化,从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3)对新建城区特别是城市新区,要按科学的原理规划城市的住房和路网结构,从根本上抑制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就大城市而言,公交优先应由公共汽车优先转为地铁优先,以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
  四是改变城市住宅区绿化率均匀化的高绿化率要求,采取集中绿化方式。市区内土地价格最贵,用其养花养草极不经济,特别是在市中心区新建主题公园或大广场不仅是土地的浪费,而且会加剧人员向市中心区流动(中心公园成为居民的集中休闲场所),增加交通拥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当治堵遇上产业政策 2012-07-20
· [关注]网民议交通拥堵费:治堵还需多管齐下 2012-02-24
· 500万辆机动车考验治堵智慧 2012-02-23
· 治堵:价格杠杆不能治本 2011-11-16
· 不限公车难“治堵”易“添堵” 2011-08-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