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新三板8家新公司挂牌,为打消新三板扩容对A股市场心理压力,有关人士曾指出,未来8家企业皆无融资举动。但9月以来新三板其他公司却掀起了一股定增的小高潮。9月17日,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定增结果报告书,以每股10元的价格向部分投资者定向增发,其83倍市盈率刷新了新三板公司纪录。除了国学时代以外,9月以来,先后还有7家新三板公司已完成了定向增资或宣布拟定向增资;在星昊医药的定增拟认购名单中,更有多达7家私人股本公司(PE)扎堆现身,拟悉数包揽定增股份。 为何PE等投资者敢如此追捧新三板,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新三板将大幅降低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2009年,证券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自然人投资者买卖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股份有关监控业务的通知》,其中规定自然人投资者不能参与新三板,当然曾经持有挂牌公司股份的自然人投资者除外,但也只能买卖之前“持股公司股份”,不得买卖“持股公司股份”外的其他挂牌公司股份。到今年7月,证券业协会提出对新三板扩容后的交易规则有五大突破性改进措施,最大的变化是允许个人投资者(当然还设有一定门槛,即证券账户资产30万元以上)参与新三板交易;另外,还将取消“挂牌公司自然人股东只能买卖其持股公司股份”的规定,这些举措一旦实施,一些个人投资者可能从交易所市场转战新三板,助推市场泡沫。为此PE等投资者当然愿意提前布局。 其次,近日监管部门提出完善新三板转板机制。据称将来新三板企业达到一定条件时,可以直接转主板或创业板,不需要走证监会的审核程序,可直接去交易所申请。有这一政策预期做依托,PE等投资者也当然愿意到新三板去捕捉机会,去买那些有希望转板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由此将推动新三板估值基本与交易所市场接近,成为投机者的另一个投机乐土。 在笔者看来,新三板扩容将对A股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今年6月《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为新三板发展壮大铺路,其中对非上市公众公司的定向发行做出规定,也就是可以私募融资。虽然《办法》规定每次定向发行对象合计不超过35人,发行对象仅限公司股东、公司董监高人员、符合投资者适当性规定的自然人及法人投资者或其他经济组织,发行面比较窄,但将自然人及法人投资者涵括进来,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资金分流。尤其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相比在交易所上市要容易得多,既没有盈利门槛,且不需要经过发审委等部门的严格审核、只需向证券业协会备案,未来新三板可能快速扩容,若大量公司定向发行增资,对资金面难免会构成一定压力。 在新三板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汲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经验教训,在转板机制中,要提防A股市场过度投机、利益输送等毛病传导到新三板。虽然新三板未来制度还有不确定性,但把新三板作为场外市场发展重点似已成为现实,一旦企业集中到新三板挂牌,投资者对异地企业的了解程度更差,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预防出现资金盲目扎堆投机,上演交易所市场过度虚拟等毛病。 为此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新三板功能定位应是解决股份流通问题,而非提供炒作平台。笔者认为,场外市场建设重点应是更为基础的地方性场外市场、是地方性的四板市场,这些市场量多面广,挂牌企业更多如牛毛;企业多在投资者身边,企业信息真相更容易为投资者所掌握,如此既能解决更多企业的股份流通问题,又能抑制非理性的过度泡沫。 笔者建议,在搞好地方性场外市场(四板市场)基础上,再逐渐向上发展和规范股市,在接上最为基础性场外市场的地气后,主板、中小板等市场才可避免过度虚拟,如此打造的股市才可能根植于企业经营现实。实践证明,目前的股市发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未来有必要通过加强基础性场外市场的建设,来顺向打造一个全新股市,以替代旧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