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9月2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此种会谈每年一次,媒体习惯称其为“中欧—欧中峰会”,而中国方面更喜欢称之为“中欧领导人会晤”。今年的是第十五次。 领导人见面前,双方各自说些好话,摆些善姿,营造一下和谐气氛,在国际交往中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欧盟却时常不理会这些“国际礼节”,今年又偏偏在双方领导人会面前“发难”,大有给中国人颜色看看的架势。 9月6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调查涉及中国企业上千家、就业人数40多万、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迄今为止,这是欧盟对中国发起的规模最大的贸易诉讼。 为了争取用谈判方式解决贸易争端,中国商务部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9月14日抵达布鲁塞尔,与欧盟贸易总司司长德马迪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磋商。崇泉随后对记者说:“本案已成为考验中欧经贸关系的重大问题,处理不好必将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位代表团成员说,这次磋商仅仅是开始,尚未涉及太多细节。 看来,中欧之间在光伏产品上的磋商、较量还会有波折,还会僵持一定时间。 什么是光伏产业?如果严谨地说明,既费笔墨,又费纸张。其产业链包含的内容又多又长,罗列起来,什么多晶硅原材料呀、什么太阳能电池呀、什么太阳能电池组件呀,等等,一下子说不完。但要往简单里说也简单,光伏产业是为太阳能发电生产所需设备的产业;光伏产品是太阳能发电使用的产品。 最初,太阳能发电和光伏产业都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专利。世界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也是1969年在法国建成的。光伏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但就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中国的光伏产业一跃而为世界第一。 光伏产业听起来不太好懂,而正是因为这个不好懂又给该行业稀里糊涂地披上了高科技行业的外衣。其实,如果从本质上来看,该行业和牛仔裤、打火机等低端产品的性质差不多。都是耗费了自家的能源,将产品廉价卖给发达国家。人家享用了便宜货还不领情,反而要告你搞倾销。目前,中国光伏产品的90%以上销往国外,其中10%销往美国,70%销往欧盟。 这样一来,问题就清楚了。中国耗资源能源生产出来光伏产品,欧盟利用这些产品生产绿色环保的太阳能电力,但到头来还要兴师动众地状告中国企业搞倾销。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与欧盟马拉松式地磋商,劝说人家放弃反倾销调查,这当然算是一个方法。但这只能算权宜之计。长远来看,另外两个方法更可取。 一是大力发展中国太阳能发电业,尽量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光伏产品自己消化掉。 据报道,中国的荒漠面积为108万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面积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中国2003年全年的用电量。 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在正在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中充当领跑者。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编辑保罗·麦基里和美国知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里夫金去年写了一本书,名叫《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模式改变世界》。麦基里今年4月在《经济学家》杂志组织编写了一期特别报道,取名为《制造和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术语很火爆,里夫金和麦基里这两个名字也很火爆。 此二人谈的东西很庞杂,但其观点却比较明了。他们说,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追求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即将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个性化、数字化生产方式所取代。 无独有偶,英国《金融时报》编辑彼得·马什也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新工业革命:消费者、全球化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终结》。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下月也要出本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他们没有在工业革命的次数上纠缠,而是在这次“工业革命”前简单地加了一个“新”字。他们指出,大规模生产正让位于定制生产、本土主义以及“微型跨国公司”的兴起。 4人的措辞虽不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新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变了,发达国家将重新主导世界制造业的发展。 比如,这4个人都谈到了“3D打印技术”,并认为该技术是新工业革命的标志。 3D打印,又称三维打印,或立体印刷。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把设计者设计出的产品通过3D打印机准确无误地“打印”出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不仅可以“打印”出锤子、玩具等简单产品,而且还可以“打印”出汽车和飞机等复杂产品。当“3D打印技术”被广泛运用的时候,人们将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打印”个性化比较强的产品。 麦基里在文章中说:“3D打印机除了具有无人值守的特点外,还能制作许多对传统工厂来说太复杂而做不了的东西。如果假以时日,这些神奇的机器将可能在任何地方制造出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在自家的车库,还是非洲的某个村子。” 早在2007年5月,欧洲议会便发布了一份正式书面声明,宣布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长远的经济规划以及欧盟发展的路线图。目前,欧盟委员会的多个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路线图。 显然,如果中国不想在中欧贸易争端中老是被动挨打,练习耐心和谈判技巧还远远不够,在新工业革命中充当技术创新的先锋才是经久不败的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