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对地方债务的一句建议在一夜之间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醒目位置。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刊登的署名文章中对地方政府债券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中国今后若能建立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以构成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 周小川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外部债务存在很多道德风险问题。中国也存在相类似的问题,比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果发债主体为省、市政府,而市场为全国性市场,也会出现举债缺乏制约、道德风险、定价机制失效等问题。因此,如果中国今后能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当地居民会基于自身的养老金、福利等问题来考虑是否购买,这样就构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约。 业内对该提议的态度泾渭分明。有人认为,老百姓虽然看不懂财务报表,但却有基于他们丰富生活经验的本能的判断力,假设造一座桥要一百万元,政府却要融资一千万元的时候,老百姓就不会买账了,无形中对政府的举债行为构成了一种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当前一些评级机构遭遇质疑、政府信息又不透明的环境中,将深陷困局的地方债卖给当地老百姓也不啻为一个可取的解决方式。但也有专家认为,地方债如果向普通百姓发行,其违约风险比股票市场还要大若干倍,因为相对于机构而言,普通百姓没有风险识别能力,届时或许又是一次像追捧创业板的惨痛经历。 地方债到底该卖给谁?或许一时间还难以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多方位、全过程地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近期,各地政府开始为稳增长陆续投入新项目。旧债未了,新债又举,所幸多方面的信号显示,地方债务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一定水平,因此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将保持同步增长势头。即使个别地方政府债务出现偿还问题,中央也有能力进行调控。 虽然目前地方债风险可控,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若不及时解决将后患无穷。主要体现在短期流动性风险较大、局部风险增大以及短期内的局部风险较为集中。也就是说,当前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而不是信用风险。有专家建议,在当前环境下,拓展信贷之外的融资渠道、盘活现有资产就成为地方政府的应急选择。但从长远看,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应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这包括完善的分税制度、严格的政府债务约束机制、健全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地方债务管理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