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部门培训奢侈品知识确有必要
2012-09-19   作者:周东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豪华穿戴也有可能暴露出某些腐败官员的真面目,有媒体就此引述某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一位纪检干部的话。他说,近几年,已经开始组织纪检干部学习一些关于艺术品和奢侈品的知识,“以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要不是受贿人自己交代,我们很多纪检干部可能并不知道一副眼镜架也有几百万的。”(《都市快报》9月18日)
  这样一则讨论奢侈品与腐败关系的新闻,在网络上被冠以《奢侈穿戴频致贪官落马 纪委组织学奢侈品知识》的标题。其中关于纪委组织学习的内容如上面所引述,淹没在大量的贪官事例中不太容易被发现。如此一来,标题很可能会产生某种歧义,例如,很多跟帖评论所说的“这是在帮贪官规避风险”。其实,纪委所要培训的是办案人员,而不是其他官员。网友之所以对这条新闻大加挞伐,原因就在于他们把纪委培训的对象弄错了。事实上,反腐部门对内部办案人员培训奢侈品知识,恰恰是为了增强反腐败的能力,跟“帮助贪官”是完全相反的。
  奢侈品换种说法也就是“非生活必需品”,它本身没有原罪,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官员也是人,他们喜欢奢侈品,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畴之内,一般来说也算是正常权利。不过,和一般人喜欢奢侈品相比,官员们的风险要大得多。其一,奢侈品可能成为“糖衣炮弹”。我国公务员的平均月工资也就在5000元上下,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部级官员月工资也不过1万元左右,挥金如土的奢侈品如果拿合法收入来购买,其压力可想而知。使用奢侈品的官员,当然有自证清白的义务。其二,奢侈品在某些场合会给官员带来道德压力。比如访贫问苦送温暖,一身珠光宝气的官员肯定会伤害民众感情。
  尽管如此,在周久耕前后,公然与奢侈品同行的官员还是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公众呼吁官员公开财产为时已久,然而真正响应的少之又少。周久耕们抽着天价香烟、戴着天价名表、开着天价名车,招摇过市,用反向思维来看岂不正是在公开自己的财产?某些官员勇于“亮宝”,广大民众积极“鉴宝”,一来一往,有效互动,可谓是揭开了财产公开和权力监督的新篇章。
  如果反腐部门的办案人员不知道“一副眼镜架也值几百万”,那么在面对奢侈品类贪腐案件时,未免会显得“外行”。在此意义上,培训奢侈品知识确有必要。不过,对这一问题也无需过于夸张。与奢侈品相关的贪腐案件并不是一定要由奢侈品专家来办案,只要职能机构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则网友的积极参与,将会给他们提供案件线索。同时,又可以随时咨询专业机构,也不至于在鉴定奢侈品价值方面大失水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巴宝莉盈利预警 奢侈品需求减弱 2012-09-13
· 奢侈品消费的“流”与“留” 2012-09-11
· 把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需缩小价差 2012-09-11
· 游艇或将成下一股中国奢侈品热潮 2012-09-04
· 奢侈品牌: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 2012-09-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