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落地生根才是有效的创新
2012-09-14   作者:金朝力  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昨日(9月13日)成功召开。郭金龙书记的一句“北京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别无他路”,让与会的各界代表为之一振,也让所有人看到首都在经济发展中走创新之路的坚定决心。
  而在这种决心之后,笔者更关注的是关于创新方向的表述。比起决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表述,更能让人看到科技创新“落地生根”、发挥现实意义的希望,也才能让人看到,科技创新不是少数科学家在象牙塔中的自娱自乐,而是真正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企业制造适应市场产品的需求,满足人类文明进步的需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可谓是有目共睹。但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的制造业却始终没有摆脱“代工厂”和“山寨”的角色,甚至以创新为标志的互联网产业,也没能摆脱美国模式模仿者和追随者的角色。
  与此同时,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经费以课题的形式下拨到各类科研院所与高校,而其中有很多所谓的科研成果,从成果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将成为落满尘埃的历史资料。究竟有多少创新成果能进入市场?有多少创新应用能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恐怕很难大声回答,因为我们在科研上的投入要远远大于创新应用的产出。
  曾经一位在国内知名高校工作的博士生导师,在课题资金的资助下,辛苦数年自主开发的“大而全”工业软件系统,始终无法在国内工厂中得到普及应用。但他辞职下海后,只把其中的一个小模块转化成产品,却在短时间内卖出了几万套,真正靠简单易用的创新产品反而打开了市场。
  “盲人摸象”、“闭门造车”这两个成语对于无法应用的创新来讲,可能是最形象的比喻。对于盲人,把大象比喻成扇子、墙、柱子、绳子,难道不也是一种“创新”吗?但这种片面、脱离生活的“创新”除了能博得我们一笑外,还能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闭门造车”的创新,等我们把成果拿出来时,却发现它已经与时代背道而驰,在时间与金钱的浪费中,我们的创新已一文不值。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浪淘沙似的残酷竞争不会在乎你过去有多少辉煌,有多大的名气。柯达、诺基亚等响当当的科技大佬,如今在科技创新的自然法则面前,其成功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而苹果公司仅仅靠触摸屏手机和平板电脑,几年间就登上了世界公司首富的位置。在科技应用面前,我们不能不感叹消费者的“见异思迁”。
  创新在当今社会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但如何让创新与市场紧密融合,让创新与普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融合在一起,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印发 2012-04-18
· 高速列车科技发展规划印发 铁路板块望度春风 2012-04-18
·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 2012-02-22
·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主攻育种和农机 2011-12-27
·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发布 2011-12-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