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的政策组合拳出台了,预计年内还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或者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降低利息率。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刺激方案:放投资,松货币。
许多人都听信了所谓“三驾马车”的经济增长解读,所以在中国经济出口下降而消费萎缩之时,悲观派的预期笼罩市场。其实,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都是“一架飞机两个翅膀”,一架“飞机”就是超额货币驱动政府投资,而出口和消费则是经济增长的两翼。超额货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高度依赖于货币发行。远在198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仅为1661.2亿,1990年也不过1.53万亿,如今货币量已经超过92万亿。毫无疑问,政府用超额货币驱动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但是货币在完成其经济使命后流向何方?在理论上我们只有三个选择:1,投资品或奢侈品市场,这将驱动资产价格上涨;2,普通消费品市场,这将驱动消费物价(CPI)上涨;3,输出境外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三个选择中,市场已经自发地选择了第一选项,将来政府一定会明智地选择第三选项。简而言之,任何宏观调控政策都必须兼顾其经济后果,明智的方法就是尽量减少超额货币流入普通消费品市场的份额,让低收入群体较少蒙受通货膨胀的威胁。
亚当·斯密当年多次讲过:政府参与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用通货膨胀剥夺居民的财产”。现代政府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引导下开始经营“适度通胀”,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中,“适度通胀”的政策努力逐渐形成了两个层次:其一是货币总量的“适度”,其二是超额货币的“分流”。久而久之,随着货币总量增长的趋势越来越不可逆,超额货币分流的调节空间不断增大,与城市化与生俱来的投资品和奢侈品的市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超额货币,这就是现代宏观经济的秘诀之一。
每一次政策组合拳的出台,股票市场都会做出反应。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则股市应声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出台则股市选择下跌。所以,尽管经济的基本面还没有明显好转,股市的情绪面和资金面会在政策面的刺激下率先启动,沪指2000点就变成了当前股市选择上涨的拐点或支点,并有可能驱动跑出一轮“慢牛行情”。因为,投资人心里有了“底”,承担风险的意愿就会增强,此外,慢牛行情的深层驱动力还有全球性的经济复苏。我们可以把世界分成三大块,北美,欧洲和亚洲,美国的经济复苏已经开始,产能开工率达到79%,如果再有QE-3放松货币则是锦上添花。欧债危机已经基本解决,化解危机的标志性事件有三:1,欧元已经挺住了;2,欧洲央行开始行动了;3,相对统一的欧洲债券市场已见雏形,德国人开始充当“最终清偿人”的角色。
悲观论者会说中国的经济下滑很严重,何时触底很不确定。没错!如果理解中国经济的“飞机”模式,就能理解本轮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因是紧缩货币的同时调控地产,经济增长当然要放缓,如果没有放缓反而说明市场机制不灵了。由此推论,放投资,松货币,这一政策组合也将迅速生效,从而改变经济增长的颓势。
不久前讲过,股市听房价,经济看地产,相约在秋季,慢牛跑三年。现在已经验证了前三句话,慢牛三年就让未来去验证吧!买哪些股票呢?我说过“闭上眼睛买股票”,这就是价值投资理念的通俗解读,在你闭上眼睛还能浮现在脑海里的股票才是自己最熟悉的股票,才能避免被市场噪音误导。索罗斯先生提出的“反射性”定理说明,市场上的信息都是经过人脑反射出来的,所以要跳出市场才能看透市场。这个道理就像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股市波动看似反复无常,其实有章可循,人们常说:机会将垂青有准备的人,而所谓“有准备的人”就是乐观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