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10年磨一剑的创业板正式登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舞台。当天,也正是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挂牌的日子。时光荏苒,转眼间创业板诞生已近三年,然而,中国的“纳斯达克”带给资本市场、带给投资者的只剩下苦涩。
创业板头顶创新型、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光环”,但毫无疑问,这一“光环”早已“被褪色”。从挂牌公司的类型来说,尽管不乏创新型与高科技企业,但创业板更像是深市的第二个“中小板”;而从成长性来讲,创业板不仅无法与中小板相媲美,甚至常常还被沪深主板远远地抛在后面。所谓的高成长性有名无实。
在创业板还未开板前,市场纷纷憧憬创业板将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将打造出中国的“微软”与“谷歌”。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微软”与“谷歌”的影子,分享其高成长更是犹如“空中楼阁”。相反,投资者还因投资创业板而亏损累累。
以首批挂牌的28家公司为例。这28家公司上市第一天的总市值为1399亿元,而截至上周五则被“压缩”至1029亿元,被“榨干”37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市值缩水13.21亿元,假设首发流通股占比25%,则每家公司平均导致中小投资者亏损3.3亿元。考虑到创业板新股IPO时发行股份较少,从侧面证明投资者亏损的严重。实际上,创业板指数的走势也印证了这一点。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闪亮登场,基点为1000点。自去年4月份该指数再次跌破基点之后,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目前,该指数在760点左右震荡,意味着创业板指数推出至今,投资创业板亏损幅度高达24%。显然,如此比例并不低。
除了指数下跌投资者亏损严重,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变脸”功夫同样一流。近几年来,新股次新股业绩“变脸”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变脸”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幅度亦越来越大,在这点上,创业板公司亦“当仁不让”。今年5月份才挂牌的咖伟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净利润都保持增长态势,而在其新股成功发行并即将挂牌的前夕,咖伟股份在上市公告书中即开始“警示风险”,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7.97%。咖伟股份未挂牌先“变脸”,确实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朵“奇葩”。中报显示,咖伟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94.21%。其实,咖伟股份仅仅只是创业板众多业绩“变脸”公司的代表而已。创业板今年上半年挂牌的68家公司中,就有高达16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占比近1/4。
巴菲特说,只有在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三年时间,创业板已毫无遮掩地“裸露”在市场面前。创业板没有变成中国的“纳斯达克”,反而借助于制度的庇护与缺陷,变成了赤裸裸的“圈钱板”、“套现板”,变成了富豪的“制造基地”,也变成了权贵资本的“游乐园”,唯独没有变成投资者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