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优势还会持续发挥
——对话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艾家瑞、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王平
2012-09-13   作者:张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除外需滑坡外,制造业在较长时间内还遭遇到盈利能力下降、成本高涨、融资难等难题。
  日前公布的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也凸显制造业的窘境。榜单中共有272家制造业企业上榜,比去年减少7家,这也是上榜制造业企业数量连续减少的第5个年头;272家上榜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74%,较上年的3.15%有明显下降,平均资产利润率也从上年的 3.3%下降至3.03%。
  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源成本已远高于其他新兴亚洲国家,例如单位小时人力成本几乎是越南的5倍。全球性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在低成本优势相比其他亚洲国家已“黯然失色”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要维持低成本优势,提高盈利能力,该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9月12日,前来北京参加某新闻发布会的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艾家瑞(KarelEloot)、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王平就此话题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转型企业缺乏足够人才推进运营提升

  中国经济时报你们经常与企业打交道,所接触到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艾家瑞:中国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使得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复杂,这个复杂度还体现在产品以及零售方面。还有就是客户要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体化。
  王平: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运营能力的提升还有诸多挑战,人才和能力培养是关键瓶颈。所谓人才问题,就是具有国际化运营和管理能力的中高层,特别是高层人才非常缺乏。尤其是那些走出去的、进行跨国经营的制造业企业,若能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化业务管理水平能力,并掌握多国语言的沟通人才,帮你管理国际业务,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这方面人才的缺乏可能是中国企业目前或今后一段时期最难、最大的挑战。企业的转型往往只关注技术层面上的精益化,而忽略了企业管理、文化等一系列软性问题,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领导力来推进运营提升和转型工作的完成,也缺乏相应的组织能力和系统知识来持续地推动变革,而且推动变革的人员权责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

  低成本优势消退不会致“中国制造”元气大伤

  中国经济时报低成本优势在逐渐消退,会否导致一直以此取胜的“中国制造”元气大伤?
  艾家瑞:虽然低成本优势正在消退已成事实,但还不至于伤到元气,中国制造业仍然有很多优势。首先,中国市场非常庞大,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也居于前列;其次,中国的基础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可以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第三,中国供应链基础非常强大,而且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一体化,它的比重占企业总体增长的45%;第四,中国劳动力素质也在逐渐提高,高中学历以上的劳动力在快速增长。
  王平:我想补充说明的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有这样的市场保障,可以让中国企业有充分培养自己的技能、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此外,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尽管成本不断上升,但从全球来讲,中国还有相对比较低成本的研发和中高端人才。这方面麦肯锡也有过研究,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培养的本科和研究生数量将占非常大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中高端经营和技术人才还是有持续的优势。

  降低成本可先从能源效率和库存管理入手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缓解劳动力成本提高所带来的劣势?哪些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王平:如果把劳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可以相对缓解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劣势。你阻挡不了历史的大趋势,就顺应它。多在企业运营能力上下功夫,想办法使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降下来。
  对中国企业来说,能源效率和库存管理亟待提升。这一块对中国企业而言相对基础比较差,很多企业对于能源管理理念,包括设备管理理念,没有从能效角度思考,举个例子,最近我们给一家央企做能效提升项目,发现在维护设备的时候,他们的目标是这台设备能够正常运作,不停下来,不出故障,不影响生产就可以了。如果从能源效率来看,很多具体的参数是不符合能效要求的,有一些小的参数通过设备维护,可以让它达到最佳运营状态,但实际运行状态与最佳状态甚至差20%以上。其实,只要一些小小的变化,就能够在能源效率上有很大提升。
  至于库存管理,只要你下决心控制,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通过努力是容易做到的,比较难的可能是在真正的制造方面改变所有一线员工,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的理念和能力,这个比较难,又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制造”优势还会得到持续发挥

  中国经济时报对中国制造业前景怎么看?
  王平:我们对“中国制造”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中国制造”的优势还会得到持续发挥,但前提是研发、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艾家瑞:企业经历了经济的起起伏伏,所以在运营方面应有更强的灵活性。一个企业的能力建设和效率提高非常重要。比如,如何提高研发能力、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我认为,中国人力资源必须通过运营能力升级,提高综合生产力,来弥补劳动力成本上的相对劣势。我们与清华大学共同建了一所学院。我们希望这个学院可以通过独一无二的模型工厂式实境体验型学习平台,帮助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提高效率,实现绿色运营。
  中国制造业要维持低成本优势,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可以使整体运营成本降低15%—30%。比如,产品开发运营成本可节省10%—15%;采购管理平均物料成本节约15%,供应链管理整体息税前利润增加6%。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开始放缓 2012-09-12
· “中国制造”需要一个励志故事 2012-09-12
· 中国制造“腹背受敌”? 2012-09-03
· 经济仍在下行: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2% 创9个月新低 2012-09-01
· 中国制造面临高低两端双重挑战 2012-08-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