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我国内贸大发展的两大关键
2012-09-13   作者:周子勋(资深财经评论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注重内贸发展是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而想要促进消费,形成居民的合理消费预期,唯有尽早出台众望所归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扭转国内市场贸易成本竟然比国际市场还高的怪状,唯有加紧国内市场流通机制的建设。
  有两个即将出台的发展规划近日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第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部国家级内贸发展专项规划——《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万亿元,比现有规模增长约80%。第二个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目标是到2015年,争取使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3.1%提高至47.1%。
  这两个规划,着力点都在扩大内需。从已披露的情况来看,这部“促内需”新规划大体包括:尽快出台加大现有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办法;对家具建材等产品消费实行补贴政策;推动出台流通领域税收减免;适度调整部分消费品的消费税等。同时,在促消费支持措施方面,除补贴外,也将在免税、退税、贴息等方面展开适当探索。
  在笔者看来,促进我国内贸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中国经济的减速、下行势头仍在持续。看8月宏观经济数据,多项指标(例如工业增加值、制造业PMI等)较前几个月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继续呈现低迷状况,屡创历史新低。月内新订单降幅为9个月以来最大,新出口订单更出现2009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这与发达国家领先指标萎缩相一致。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4,美国制造业PMI为49.8,均位于荣枯线以下,前者更是连续1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考虑到继续减少的PMI新出口订单,预计出口增长会进一步放缓,甚至不排除负增长。
  自去年以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小,而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也依然处于下行状态。虽然扩大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政策首选,但鉴于2009年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政府在具体做法上显得非常小心谨慎。2009年全面宽松货币政策的经验教训显示:如果投资全面放松,将会恶化产能过剩的困局。有数据显示,早在金融危机前,2006年国务院列举的产能过剩行业只有10个,而到2009年陷入产能过剩的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这也是房地产调控急刹车后,我国钢铁等多个行业严重亏损的主因。
  在这种情形之下,消费事实上已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唯一亮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虽然名义消费增速仍在下行,但这主要是由于物价水平下降过快所致,剔除价格水平后,消费实际增速在二季度开始稳步上行。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达到4.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09年公布分项数据以来,消费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充当经济稳定器的功能充分显现。
  再看近期公布的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也印证了消费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强劲。中国8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升0.7个百分点至56.3%,新订单指数环比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至52.7%。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以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的明显回升以及信息服务业的活跃,为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土木工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针对稳增长出台的有关投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的景气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企业业务总量保持增长,铁路运输业、居民服务及修理业、道路运输业等位于临界点以下。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注重内贸发展是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中央高层曾多次谈结构调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还专门发文系统分析了结构调整问题。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中,宏观意义上的调整结构在产业和投资上都有重要意义。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调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外围环境不再,刺激本地服务业,设法增加国内消费于是成了重中之重。
  至于促进内贸发展的具体环节,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一是如何促进消费,二是如何建立流通渠道。诚然,收入是消费函数中最重要的变量,虽然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9.7%,增速明显高于2010年和2011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高达85%以上,城镇居民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消费增长。但是收入差距过大等,已成扩大消费的掣肘。可以看到,当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出台时消费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而当这些刺激政策或相关条件退出后,部分消费品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态势。所以,想要促成居民的合理消费预期,唯有尽早出台众望所归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多年来过于依赖外贸出口导向型的思维,使得我国整个优势资源都投入到了外贸领域,从而忽视国内市场的建设。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需求全面萎缩,很多专家都提出要抓紧拓展国内市场,但绝大多数企业在衡量了国内市场的物流等一系列成本之后,却宁愿坐等国际市场回暖也不愿去开拓国内市场。除这些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缘故之外,更大的问题是在于国内市场的流通机制还没能很好地建立起来,以至于国内区域市场贸易成本竟然比国际市场还高,这叫企业怎么受得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促进消费与投资相呼应相匹配 2012-09-04
· 扩内需:促进消费与投资相呼应、相匹配 2012-08-03
· 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2011-03-08
· 让税于民促进消费结构更合理 2010-03-19
· 八项措施完善促进消费 2009-12-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