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有待纸面财富与实际财富偏差纠正
2012-09-10   作者:郑学勤(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美国共和党最近在总统竞选中提出要考虑恢复“金本位”制。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力克前不久也曾提出过类似建议。这样的主张其实反映了一个事实:人类尽管能够把人送上月球,把探测器送上火星,但是,离开了一个不受人性支配的硬性标准,就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货币。
  西方近代经济有两个高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次大战前的金本位制阶段;另一个是二次大战后在布雷顿森林条约下以美元为中介的间接金本位制阶段。美元本位制说到底是金本位制的一个影子。
  金本位制是一种商品货币本位制。黄金成为财富的象征,同它自身的稀有、可延展、易分割、易携带、除了装饰之外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等物理属性相关,也同上千年来的商业实践和文化心理积淀相关。不管人们对黄金存有多狂热的拜物教心理,黄金并不是财富本身。否则的话,只要把全世界的黄金都抢到手,无需经济建设,就能变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同样,即使实行美元本位制,持有美元也并不等于持有财富。否则的话,美国不需要经济建设,只要印钱就能称霸世界了。

  财富是从哪里来的

  财富起源于竞争。创新者通过发现和满足他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通过分工而提高生产力,通过市场交易而实现价值。多于成本而积累起来的价值就是财富。在这里,我们把财富称作“钱”。
  财富需要通过货币作为媒介才能积累起来,所以就有了货币等于钱(财富)的幻觉。实际上,“钱”依靠货币得以保存和传递,但是,不同时代和不同地点的人对同样数量的货币所代表的“钱”的数量,看法是不同的。当货币承诺的价值高于它的“含钱量”时,就有了通胀。有了通胀预期,人们就急着花钱,想把纸面承诺的财富转化为实际财富。当货币承诺的价值低于它的“含钱量”时,就出现通缩。有了通缩预期,人们会减少消费和投资,等待货币变得越来越值钱。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交易中就有了汇率。汇率在本质上不是两种货币的比率,而是两种货币所代表的两种“含钱量”的比率。货币的价值同“钱”的价值之间本身就有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国家中差距又各不相同。货币同钱之间的差距是通过利率表现出来。因此,汇率不仅反映出了两国之间的货币的“含钱量”的比率,而且反映出了两国间不同利率的折射。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货币估值过高,可以较便宜地得到其他国家的资产;一个国家的货币估值偏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创造财富。

  价格稳定是关键

  全球的外汇交易每天转手的金额高达4万亿美元,外汇交易产生的汇率也不过差强人意。汇率说到底不是什么精密科学。牛顿穷尽终身精力,也没有找出计算黄金价值的公式。罗斯福在让黄金同美元脱钩的时期内,每天决定美元相对黄金应当贬值多少,都是在吃早饭时拍脑袋拍出来的,他决定的数字大都同“7”有关,因为他认为“7”这个数字吉利。到他决定美元同黄金再挂钩时,他采取的是35美元1盎司的比值。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经济理论作为依据,但确实起到了把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作用。对汇率的有效性而言,除了价格水平之外,价值稳定是关键的因素。
  不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来说,汇率的稳定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国内的价格稳定。注重价格稳定的政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往往比注重汇率稳定更为成功。事实上,很少有国家愿意屈从于国际压力用增加失业来换取汇率稳定。
  如果把汇率稳定同价格稳定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考虑,那么,要是使用某种商品作为国际通用的货币(不管是黄金,是铅还是铜),那么,汇率就是透明的,价格也容易保持稳定(因为“货币”同“钱”的关系是固定的)。金本位制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在纯粹的金本位制中,“货币”同“钱”是两位一体的。

  纸币金融的两重性

  纸币金融异化了货币,在货币同“钱”之间创造出了空间。这个空间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金融危机和社会灾难埋下了伏笔。
  货币同“钱”的分离是今天金融业如此发达的一个根本原因。上世纪70年代,在美元没有同黄金脱钩之前,美国的金融业不但规模很小,而且在金融界工作的人收入普遍低于同等资历的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人。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指出,金钱作为交易的媒介,为人类创造多样化的世界提供了条件,但货币同财富的分离也摧毁了社会,导致了危机。
  同1929年经济危机相比,货币的虚假财富的一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对社会的渗透程度要严重得多。金融业在21世纪创造出庞大的信用体系,电脑和网络技术使得货币从硬币和纸币进化为电子符号,货币的流通不再需要实际换手。信用体系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无形但实际存在的架构。危机爆发之后,人口数量没有改变,人的劳动技能也没有改变,资源并没有减少,工厂的生产力反而提高了。如果说没有缺少需求,那么,成百上千万的失业者无疑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尽管如此,经济发展迟迟无法恢复正常。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信用体系被严重地破坏。
  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是市场自身的组织和架构有能力自行调节。亚当·斯密时代对此的解释是无法解释的“无形的手”,现代经济学比“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理论要精密。它强调“机构”(institution)的概念,认为完善的市场以机构为枢纽,为经济活动和资源调配提供合理的激励。英文的“institution”一词的概念比中文相应的“机构”一词的概念要丰富。除了“机构”之外,它还包含了由机构体现的“机制”和“体制”等外延。不过,“无形的手”也好,“机构论”也好,它们都强调只有通过“钱”,或者说价格,才能有效地在市场中调配资源和激励经济活动。
  在大多数经济学理论中,“钱”是一个整体,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们并没有考虑到钱作为货币和钱作为财富是有区别的。在经济活动从头到尾的流程中,用来调节经济活动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经济价值在理论上来说应当是稳定的。如果交易开始时使用的是金币,到结算时使用的是铜币,虽然都是一块钱,用这一块钱来衡量的经济活动就失去了经济学理论赋予的意义。现在,如果我们用货币来代表钱,钱来代表财富,用“含钱量”来说明货币在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所代表的具体数额的财富,那么因为货币的“含钱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因为没有将这种能动的金融现象结合到经济学理论里,这些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往往就出现很大的偏差。
  危机是调节货币价值同财富价值脱节的一种手段。当纸面财富同实体财富之间出现太大的偏差时,社会要恢复正常,要么是毁掉一部分纸面财富,要么是将纸面财富转化为债务。美国从金融危机以来,政府持有的债务增加了11万亿美元,居民拥有的财富减少了8万亿美元。根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在全球央行大会上的说法,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还只是周期性的危机,没有受到结构性的破坏。欧洲的情况也许更严重,因为它涉及到欧元区是否会瓦解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货币贬值也好,债务豁免也好,通货膨胀也好,经济萧条也好,如果纸面财富同实际财富之间的距离不缩小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经济发展就很难真正复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5年熊市吞噬财富7万亿 A股拿什么守住2000点 2012-09-05
· 财富管理也要念销售经 2012-09-04
· 全球财富流向和我们的未来 2012-08-30
· 原油定价权缺失 "亚洲溢价"每年吞噬中国百亿财富 2012-08-27
· 我国慢性病高发快速消耗社会财富 2012-08-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