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昨日(9月9日)公布。 CPI同比涨幅2.0%,虽比上月略有回升,但仍在人们心理预期之内。鉴于鲜菜价格上涨23.8%,鲜果价格上涨9.7%,水产品价格上涨5.6%,粮食价格上涨3.2%,油脂价格上涨4.5%,面对CPI2.0%的“温柔涨幅”,城乡居民菜篮子还是越拎越沉。 PPI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降幅超过社会预期。此前,业界、学界包括部分官员较乐观的看法是,经济的下行态势很可能在8月份初步形成筑底。现在回头看,此轮经济寒流的“滞留期”明显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始终呈现出一个有趣现象,当三驾马车的拉力大体趋于平衡时,经济增长呈平稳持续发展状态;当三驾马车的拉力出现明显失衡时,中国经济要么发高烧,要么染伤寒。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感染至今的伤寒症,正是三驾马车的拉力再次失衡的必然表观。 自5月份始,在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发力的情形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依然只有8.9%,比此前机构普遍预测低了0.3-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经济已呈超级体量,零点几个百分点可不是小数,足以对全社会的心理预期造成冲击。扣除涨价因素之后,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13.2%,表面看,这一增幅还说得过去,但拿其对比8.9%的工业增加值增幅,并加入食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因素,内需除了不够给力,其内部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失衡。 内需欠给力,外贸更不堪。7月份全国进出口同比增幅跌至2.7%,出口增幅更是跌至1.0%。8月份外贸数据尚待公布,但各种预测近乎一致地给出了“继续难言好转”的结论。尽管预测结论不等于实际数据,但上周坊间集中释放的关于“国家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新一轮外贸刺激政策,新政最快有望在本月出台”的揣测,却从另一侧面印证了8月份外贸数据很难让人乐观。 从去年下半年起,为救急亦为中长期打算,商务部等十部委曾在今年3月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然而,“指导意见”在随后数月的落实并不顺畅,遂有温总理在今年7月广东调研时提出“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减免出口环节收费等5项政策措施落实”之说。事实正如此,温总理所指的5项政策措施,的确全部来自3月份的“指导意见”。 此外,除极个别高能耗、高污染的出口产品目前出口退税率较低外,绝大多数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均已顶到天花板,指望政府再行退税,政府却已无税可退。综上所及,并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遥遥无期,三驾马车之外贸马车拉力不足,很可能还将持续时间更长。 两驾马车的拉力不足,惟一可指望的就是投资马车开大马力。以投资之长板尽量弥补内需和外贸之短板,以期在未来数月实现治标、应急式的三驾马车之“补偿式平衡”。 所幸的是,投资马车在上周的确呈现出一波前所未闻的“加力”。上周,发改委集中放行的投资项目,包括25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3个高速公路项目,7个港口项目,加上前期已经放行的131个发电项目,数十个机场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数百个县以上治水、改水、增水项目,累计可释放基础设施投资2万亿以上。以项目获批到项目拉动制造业内需释放有三个月滞后期测算,最迟到11月,水泥、钢材、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产出,将形成一波可观的放量产出,并拉动上下游诸多关联产业形成溢出效应。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要摆脱或高烧或伤寒的轮回,调结构升能级乃根本。无奈这是个慢活,而且调整过程会很痛。就当下而言,若未能尽快扭转经济颓势,除了调整无从下手,还将伴生出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综合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