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应走自我救赎之道
2012-09-10   作者:沈凌(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师)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股市极端低迷,证券时报与新浪财经联合发起了“拯救股市”的大讨论。9月7日股市大涨,有人觉得股市已经自我救赎,至少是开始了自我救赎。其实不然。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一直在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之间博弈。总体来讲,是一个国家力量不断退缩,市场力量不断壮大的过程。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在历史的某个时点,或者某些行业,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资本市场也是如此。中国的股市最初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而开设的,这个初衷无可厚非。很多人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批评我们的市场重融资而轻回报。其实这是不客观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过去二十几年的中国股市里,有不多的几个坚持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但它们的估值并不高。这说明了什么?无非是告诉我们:早期参与股市的投资者,并不看重上市公司的分红回报。既然投资者都不在乎融资者的分红,那么为什么融资人要把大量的利润拿来分红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资本市场上并没有道德的血液,大家都是逐利的。
  那么我们能像很多市场批评人士那样认为:中国的投资者特别的不成熟吗?这也是似是而非的观点。表面上看,中国的股民不看重分红回报,喜欢博取短期价差。而这种短期价差实际上整体而言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扣除手续费,和中国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总体收益还是负数。这也是为什么有经济学家讲中国股市是一个赌场,甚至是连赌场都不如的原因所在。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每一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没有一个人会为了输钱而进入资本市场。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投资人呢?这其实是和我们的渐进性改革分不开的。
  我们的资本市场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开始市场容量很小,是一个试验场。既然容量那么小,对于融资者来讲,只需要吸引社会上最喜欢风险的那一小撮投资者就可以了。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投资者都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有的人特别喜欢冒险,或许有1%的希望都会愿意去试一试;而另外有一些人特别不喜欢风险,他们宁愿获取固定回报。对于初期的中国股市来讲,其参与者都是愿意通过短期交易而获利的风险爱好者。他们其实就是像参与赌场一样地参与到初创的中国股市中来。因此,理性的股市融资者也会投其所好,尽量让股价波动频繁,而不在意每年的分红回报有多少。
  既然在初期的中国股市上,融资者是那么有利可图,他们可以不需提供回报就获得大量资本,那么上市的权利也就变得炙手可热。很多人建议减少股票的供给量或者暂停新股上市,这都是违背市场原则的。因为现在的新股并不是发不出去,很多新股上市都能高价开盘,为什么要暂停上市呢?就像有一个商品供不应求,却有人要求该商品停止销售一样,这显然滑稽可笑。
  当然,新股的大量上市,会逐步给二级市场带来压力。融资的能力渐渐下降。这就倒逼融资者注重投资者回报,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介入这个股票市场。如果把全部的投资人按照其风险偏好程度排序,可以看到,融资人试图吸引的新投资人,其风险偏好程度一定是低于已经入市的老投资人的。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股市的分红回报比例是在不断上升的。这从我们过去二十几年的证券市场的变化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如果这个股票市场是中国唯一的一个资本市场,我们本来可以预期这样的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但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民营力量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这个趋势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就是民间借贷市场的逐步扩大。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各种被高利贷逼迫而破产的企业新闻充斥于耳。好像民营企业家都是不理性的经济人,明知道高利贷是毒药还要往下喝。而事实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民营企业的超常规发展,都是依赖了这样的民间借贷市场而发展起来的。尽管政府很少给予民间借贷以阳光下的帮助,但是市场的力量还是在这个阴暗角落得到了真实的体现。绝大部分时间内,所谓的“高利贷”给予了民营经济以相当正面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民间资金愿意参与其中。民间借贷的中介人其实是真正的金融家,他们针对不同风险偏好者设计了不同的产品。比如现在浙江的民间借贷市场上,10万以上的定期存款,就可以获得远高于银行利息的“贴息”,100万以上的存款,其固定无风险回报早已高达6%-7%。即使我们的蓝筹股分红50%,那么10倍市盈率的分红回报也只有5%,怎么可能吸引广大的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呢?
  所以,针对最近一段时间的股市下降,很多人都在股市的制度建设上讨论问题,忘记了跳出股市本身,在更大范围的资本市场上来看一看,如今的股市究竟在各种资本市场的竞争中有什么样的优势?国家垄断的股票市场,和民间借贷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有什么样的优势?推倒重来也好,重新装修也好,都不是你一家说了算的,最终还是要在竞争中决定谁笑到最后。我们与其在这里讨论应该如何拯救股市,不如预期一下,我们的股市会如何演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的进程是一个最终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的经济增长,结构演化,都是在这个总的框架下的具体表现。资本市场究竟是如何的一个结构,取决于政府在制度建设上能不能优于民间力量。打压民间借贷,维护垄断地位是方案一;发展民间借贷,让其阳光化,从而促进竞争是方案二;一边打压,一边强化制度建设,让股票市场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是方案三。股市的每一波大牛市都是新投资者参与的结果。所以,每一次拿出来多少制度创新和完善程度,是我们判断一轮新牛市成立与否的依据。如果仅仅是放松一下银根,即使股指短期内上涨了,还是会跌回原形。股市无人能救,也无须救赎,自助者人助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股市的困惑在哪里 2012-09-03
· 新华视点:中国股市缘何“反晴雨表”? 2012-09-02
· 中国股市迎来全新盈利模式 融资融券全攻略 2012-09-01
· 融资融券“升级” 转融通 做空盈利已在中国股市显现 2012-08-31
· 中国股市不能被如此漠视 2012-08-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