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湖运动”是土地财政的变种
2012-09-05   作者:冯海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截至今年8月,西安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人工湖多达28个,遍布西安城区与近郊。西安市水务局一名负责人称,这28个湖的水面面积超过5个西湖,造价总计达百亿元。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政府造湖动力来自于水和土地资源联合开发的价值,尤其是拉升房地产开发。
(9月4日《东方早报》)
  通过制造人工湖来增加土地价值。不仅内陆城市西安如此,南方城市广州也是一样——海珠湖、白云湖,广州两个备受瞩目的人工湖相继对外开放后,根据规划广州还将新修6大人工湖。另外,其他城市也有小规模“造湖运动”。显然,“造湖运动”不仅需要大笔投入,还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变。
  尽管一些地方制造人工湖声称为了“防洪、调蓄、改善城市景观”。实际上,人工湖的确有此功效,但主要还是土地财政思维在作怪,即为了吸引开发商投资、提升土地价值以增加卖地收入。但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值得商榷和论证,因为任何一种“运动”都应谨慎,何况“造湖运动”牵扯到决策、维护、水源等很多问题。
  首先,花费巨大投资用于人工湖是否获得纳税人同意?比如,西安“造湖运动”造价总计高达百亿元,这样一大笔投资是否公开征求过纳税人意见,资金从何而来?值得追问。如果缺少民主决策,程序的正当性以及造湖的合理性,就不免要被人质疑。从很多陕西网民的反映来看,对“造湖运动”很反感。
  其次,“造湖运动”究竟是为谁在造湖?按理说,西安所造的28个人工湖,中低收入者也有机会受益,但我们要意识到,地方政府制造人工湖的目的是为了让土地卖出高价,而这样的项目大多都是有钱人居住的高档项目。因此说,“造湖运动”主要不是在为穷人,而是在为富人造湖。
  第三,“造湖运动”不是在帮助地方财政,而是在伤害地方财政。原因很简单,地方财政长期依赖于土地,而在依赖土地财政的背后,是财政收入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结构等不合理。如果继续陷入土地财政,种种深层问题依然会存在,最终会伤害到地方财政和地方经济。
  另外,“造湖运动”将是房价的推手。尽管房价由供求关系决定,但是,众所周知,地价是房价的主要推手。西安等地借助人工湖提升土地价值,显然是在推动土地价格上涨,这样才能收回造湖的成本以及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结果只能使房价上涨。如此一来,要想房价回归合理价位很难。
  不可否认,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改变土地财政是个艰难的缓慢的过程。通过“造湖运动”不仅能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而且还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公共支出。但是,大量制造人工湖需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而不是地方政府单方面说了算。
  让人忧虑的是,地方政府不是通过扶持制造业、服务业、高新产业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是长期深陷土地财政。目前,一些城市的土地财政思维体现在“造湖运动”,另一些城市的土地财政思维体现在 “填湖运动”——以填湖造地来拉升房地产开发。这样的财政思维该改一改了。因为,土地财政再怎么创新,也没有可持续性,而且还会受市场、调控等影响。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填湖运动”还是“造湖运动”,都是土地财政的变种,都是弊大于利,必须从制度、改革彻底纠正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郴州欲打造湖南最开放城市 2009-12-09
· 土地财政凸显财税体制改进必要 2012-09-03
· 地方土地财政热潮再起疯狂卖地 2012-08-30
· 市场回暖 一线城市抢收土地财政 2012-08-29
· 限制政府支出是告别土地财政的关键 2012-08-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