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发布,与往年相比,榜单的第一方阵基本没变,仍然是以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为主的“国家队”,而且在整体经济不振的形势下,利润同比增长。榜单同时显示,国企的“小弟”民企虽然营收较上年增长30%,但是利润却同比下降近9%。相对国企的“双增”,民企的“一升一降”,却反映出民企的当下困境。 为何民企资产的“加速跑”,没有像国企那样与利润同进?笔者日前走访了一批民营企业,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市场似乎有一种法则:“经济越是困难,中小企业的生存欲望就越强。”任何一家中小企业背后都是一个企业主一生的心血,一旦倒下了,想再爬起来比登天还难。很多中小企业宁愿亏本“硬挺着”、“煎熬着”,也不愿企业倒闭。这也许能解释,民营企业在经济环境如此疲软的情况下,却能保持营业收入增长30%的“怪相”。 同时,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好时,受到冲击最大的往往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处在为大企业、特别是国企做配套的角色。经济环境好时,还可以与大企业维持“你吃肉,我喝汤”的关系。环境一旦恶化,中小民企的话语权就越弱,大企业无疑会牺牲中小企业的利益谋取自身发展,导致民企利润大幅下滑。此外,随着环境恶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也在急剧上升。 对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这种困境,绝不能视而不见。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可以从解决融资难、减轻企业赋税的角度破题。相比融资难,很多企业家更希望减少名目繁多的企业税费。有专家建议,当前减税的规模每年应该在7000亿元左右,但是现在推出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与此相距甚远,空间还很大;同时,应适当延长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时限,对中小微企业增值税起点进一步提高,在对中小企业投资、购进固定资产抵扣税款上,给予更大优惠,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 此外,要切断乱收费、乱摊派的根源。尽管数年间,全国取消了上万种收费项目,但是企业减负还没有走出“治理—反复—再治理—再反复”的怪圈,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尽管税收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但是非税收入却大幅飙升,同比增长高达34%。税收的闸门还没关紧,非税项目却又张开了大口,减负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近日,国家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中小企业减负宣传周”,推进减轻企业负担政策专题报道,举办减轻企业负担政策现场咨询,并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研讨。但是,要真正让中小民营企业活得好,还需要政府部门拿出更多的“干货”,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