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困局难解 冬天还很漫长
2012-09-05   作者:周荣祥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钢铁行业确实正处于一个前所未遇的糟糕时期,但“1斤钢材的价格抵不上1斤豆粕”、“1吨钢仅赚1.68元”的现象绝不是最糟糕的,更悲惨的境地可能还远未到来。
  众所周知,产能过剩是造成中国钢铁业当前困境的根本性因素。即使是在下游行业需求增长全面放缓之际,今年以来日产粗钢产量仍保持在200吨的高位。因此,行业能否走出困境,基本面能否改善,主要有赖于供求关系能否好转。
  但从目前来看,供大于求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是几年内的主旋律。
  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首先,钢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需求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强度,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投资驱动的依赖已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从长远来看,国民经济对钢铁的需求已经不可避免地处于下降通道。
  如此,问题的关键便在于第二方面,即在需求增速已达峰值的情况下,如何控制产量的增长。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在过去多年里,中国钢铁业始终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整个行业的规模在“严控产能”、“淘汰落后”的口号中,从2007年末的6亿吨上升到去年末的近9亿吨。这也就意味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钢铁这个特殊的行业上已经完全失灵。
  回头来看,这几年间钢铁业的发展可谓是“国进民退”的典型代表。在淘汰落后,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口号下,地方政府纷纷强势主导和参与重组,最终使得行业前十家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34.7%上升到2010年的48.6%,而另一项数据则可能更加直观,即5%的企业生产了73%的钢。
  当全行业回归到计划经济式的国企大一统时代时,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由于钢铁企业是传统的利税大户,因此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或主导下,这些巨无霸企业往往会不顾成本、疯狂扩产,利润似乎无足轻重;另一方面,当整个行业利润日益微薄时,唯有扩大产能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这就令全行业陷入了一种愈过剩愈扩产的怪圈。
  事实上,类似的困境并非中国独有,只是因为种种因素,这种局面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想解决也会更加困难。
  从西方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后钢铁产能都会过剩。
  譬如,上世纪70年代之前,德国、法国等欧洲9国的经济处于周期性增长阶段,其粗钢产量稳步上升,但随后由于产能扩张计划未得到纠正,供大于求的矛盾不断积累,导致其在1975年~1985年间出现了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欧洲钢铁行业约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逐步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即使中国钢铁业都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但要走出行业困境依然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钢协:四万亿刺激政策造成钢铁业产能过剩 2012-09-04
· 钢铁业“三角债”风险受关注 2012-08-29
· 中国或成全球钢铁业复苏希望 2012-08-22
· 供需平衡时点难料 下半年钢铁业或持续低迷 2012-07-26
· 业界称钢铁业还未到最困难期 2012-07-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