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口疲软,扩大投资又隐患重重,在保证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只有扩大内需是可以充分发挥的领域。但扩大内需年年提,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却不升反降,个中缘由值得好好总结。 解决内需问题,首先,要调整消费结构,增加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过去十年,我国消费年均增长超过8%,这远超过很多国家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国内市场消费低迷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就是最终消费率)下降,消费年均增长率并不低。因此,提升消费首先需要的是调整消费结构。而调整消费结构,首先要从减少政府开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做起。财政收入连年高比例增长,其中用于扩大内需的比例有待提升。在购买力已明显下降的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另外,我国经济长期存在政府投资过大的问题。而由于受收入增长缓慢、物价增长过快的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偏低。 其次,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另一个急需要做的是均衡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要看到,扩大内需的潜力来自于农村,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是拉动消费的关键。城市消费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居民对于实物产品的消费需求,在短期内大幅提升的空间不大。甚至有供给过剩的问题存在,全国各地库存已达到创纪录水平,制造业面临发展停滞的危险。反观农村,矛盾集中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过低、农民生活支出压力过大上。我们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通过优化分配增加总需求,将城市过剩的商品反哺给农村市场,同时着手发展城市服务业。 再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除了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外,居民对未来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的不确定性预期,也不利于消费的增长。从长期看,扩大内需需要在完善社保体系方面有所作为,解除影响消费的“后顾之忧”,而且政府还需要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配套机制上有突破。目前,虽然政府财政增长强劲,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却严重不足。过高的税费水平不仅挤占了居民消费,而且影响了消费预期。因此,养老、就医、教育公平等问题,应当成为政策未来长期关注的重点。 最后,坚持房地产调控,为中等收入者松绑。“一套房子吞没一个中产家庭”,也吞没了中国的消费能力。住房具有商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随着房价的飙升,民间资本大肆涌入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由此也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这是未来经济发展急需填补的黑洞。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巨额投资,抽空了实业生产的资本,失业现象严重,最终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笔者认为,如果仅靠开征房产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还不足以改变高房价的现实。只有在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配合的基础上,开展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市场化,并将收益尽量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中等收入者)倾斜,才是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根本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