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半,每年有高达10万户以上的民企消亡。虽说方生方死是企业正常的现象,但民营企业普遍寿命不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民企寿命短暂,原因当然各种各样,然而,从企业治理角度来说,那些过早夭折的企业,一个带有趋势性的特点,是在企业的发展中未能处理好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其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的设置只反映家族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中国家电领域的巨头——美的集团近日的一项人事安排,让人感觉有些意外之喜。日前,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卸任集团董事长,但他没有像绝大多数民企一样把公司传给子女,而是完全由一班职业经理人去打理。美的此举在中国资产超过千亿元的民企里,是第一家,可谓开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和传承的先河。 家族企业的传承和管理是交由家族人还是另请外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实际来看,两者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不过,与西方多数家族企业只强调家族控股而不参与管理不同的是,或许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华人社会的家族企业一般都选择由家族来掌控企业,至少在企业最重要的职位和关键岗位上,都安排自己的亲属,以免财富被外人“觊觎”。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将企业传承给家族人,也存在着这样一种风险:家族中是否有合适的相应能力的人选来承受这份家业?假如没有,或者所托非人,最后还是可能败落下去。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俯拾皆是,此所谓“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所在。
一般而言,第一代企业家是通过艰困创业才缔造一个企业的,他虽然可能学历不高,但具有丰富的人生历练,能够洞察人生的智慧,把握商机,其统筹、协调和管理能力及在企业中的权威性非一般职业经理人或其子女所具备。但相对家族二代乃至三代,职业经理人的选择范围更宽,且其既然冠以“职业”二字,说明他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其管理水平是得到业界认可的。因此,由子女来接自己的班,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非家族利益来考虑,可能并不是最优选择。这也就是西方的家族企业,包括一些著名的家族公司其创始人为什么选择控股而不是直接管理企业的原因。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与其把家族企业交给不能胜任的子孙,致使企业衰败乃至垮台,不如交给职业经理人去管理,自己退居幕后,只保持对企业的控股地位即可。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来看,家族企业若要发展壮大,最后几乎都要走股份制道路,特别是成为上市公司。股份公司虽然意味着股权的多元化,但并不表明家族不可控股,无论从必要性和可能性而言,家族控股都是需要的。从必要性来说,家族控股可以使企业产权明晰,确保家族利益不受损;从可能性说,由于股权分散,家族要控制企业的股权,比较容易,甚至无须超过50%,只要相对多数即可达到控股之目的。
但家族控股后,要想企业发展更有效率,带来财产的增值,如上所述,就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假如家族中有能力强的人,当然也可由其来管理企业,如果没有合适人选,则可聘请外人来管理。正是考量到这一点,美的10余年前,就在酝酿去家族化试验,美的早在1997年就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意淡化家族对公司的影响。
中国第一代民企老板,大都已到退休年龄。未来几年,家族企业将迎来一个交接班的高峰,如何调整公司管治结构的方向,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方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是包括家族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界需要反思的。从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来看,“去家族化”是普遍的一个方向。美的公司这一举措,对于有家族情节的中国民企来说,应该说拓宽了交棒新思路,合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方向,为所有处在这个坎上的民营企业家提供了另一参考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