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督查组回京后,业界一直预判楼市新政将出台,截至目前为止,新政还是按兵不动。房地产调控继续从严的信号十分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刚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说,下半年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防止房价反弹;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不实信息炒作误导。 从严的信号一传出,就又有人担心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即便是有新政,也不会超过“新国八条”的范围。笔者以为,与其把注意力落在新政的出台与否,不如思考现有政策如何发挥更大的效用。调控要继续见效,执行最关键。 8月初,义乌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并不是曾经让其名声大噪至今依旧熙熙攘攘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而是其“挑战”调控的“胆量”。博弈再一次凸显。 陆续的地方微调触动了调控的神经。从7月下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有关人士透露,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走访和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当地的政策执行情况和市场形势,这些信息共同指向的焦点则是房价走势。 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务院督查组结束督查之后,或有新一轮政策出台,而房价上涨趋势很可能加速新政的出台进程。新政除在保障房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房产税试点等长效手段上加力外,还将强化原有政策的执行。其中,针对房价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完成,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很可能得到强化。 从根本上讲,房地产调控政策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公众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的成败,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从目前看来,楼市调控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制止住地方放松调控政策的小动作。 此外,坚定信心、肃清舆论,对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而言,极为重要。 7月下旬,财政部则表态,下半年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各级财政都要按规定落实资金来源,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加强交易环节和持有环节相关税收征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上海方面再次重申了住宅限购范围。此前,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策的通知》,称下半年开展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加强限购方面违法违规的查处力度。 央行有关部门日前表示,下一阶段要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关键同样也在执行力上。 首套房房贷利率优惠是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重要措施,首套房体现的是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但是有报道说,自9月1日起,平安银行、中国银行在上海将收窄首套房贷利率至九折,甚至有的银行重回基准利率。而首套房贷利率提高,对于自住需求购房者影响较大,当前急需受到政策面保护的就是这些自住刚性需求,如果利率优惠收窄或取消,那么这些购房者会延迟购房计划,误伤自住需求购房者。 当然,房地产调控的舆论氛围也需要肃清,最大程度的维护好政策原貌,避免过分解读政策文件,减少相关部委或地方政府的澄清。 仅6月份以来,媒体捏造或过度解读的事件就至少3起。6月12日,发改委表示此前的《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纯属捏造。6月14日,央行新闻发言人也对“央行特急文件规定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七折”传闻进行回应,称个别媒体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图,有市场炒作之嫌。7月14日,珠海市市长何宁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珠海未取消房地产调控政策,而此前一条有关“珠海楼市取消双限令”的微博已将该市推向舆论漩涡。 “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调控成果”这个房地产调控思路,从去年末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后就已确定。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的时期,与其对各地微调政策捕风捉影地大肆渲染,不如冷却房地产调控的舆论环境,让调控可以按照既定路线继续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