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压力一直无形地在市场上空高高悬挂,并时时感受到它的气息。日前,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8号》对大股东大宗减持做出明确约束,此举当视为又一大利好。 尤其是伴随创业板三周年的来临,大批原始股东承诺的锁定期届满,面临流通选择,由此产生的市场压力更大于往日。深交所针对此发布的十八号备忘录明确,大股东大宗减持须提前2个交易日预告进行了明确,同时针对业绩“变脸”、出现亏损以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存在严重不规范行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要求其实际控制人在证券交易系统首次减持时提前2个交易日预告。 对投资者来说,大股东的减持预告提供了提前做出选择的时间,可以提前规避因大宗减持可能造成的股价冲击,减少投资损失。即使是看好公司成长与未来的,面对即将发生的大股东减持,可以考虑坚定持有,或者提前放手,暂时躲过减持冲击,甚至在大股东减持后再介入持有。这当然是对投资者的保护。 而对大股东而言,减持行为的预告约束与两天的让渡期,不仅是对广大公司股东的尊重,也体现出大股东对市场的责任感,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形象的树立和企业文化的发展传播。 因而,两天的预告将大股东减持行为摆在了明面上,体现了公开原则,有效维护市场的稳定。这是一项共赢之举。 其实,主板市场面临同样的问题。3年前的7月10日,桂林三金、万马电缆两只中小盘新股携手登陆A股市场,宣告新一轮IPO大幕的拉开。3年后,这些公司发起人股东手中的股份终于可以正式进入二级市场流通。这意味着,IPO重启后的解禁压力正悄然到来。7月6日,IPO重启后首批上市公司之一桂林三金就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己发行股份本次解除限售的数量为4.19亿股,并将在7月10日上市流通,刚好提前两个交易日发出预告。 有数据显示,从桂林三金开始,在今年年内可能受到大股东减持冲击的近百家上市公司累计解禁股份将超过630亿股,其中中国建筑一家公司解禁数量就达到169.2亿股。粗略估算,其对应的市值逼近4600亿元之巨。好在,相比之下,创业板大股东可能减持的数量与可能带来的市场压力就显得并不那么可怕了。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年末的四个月时间里,创业板公司即将解除限售的股份数量合计高达49.39亿股。其中,超过九成以上均为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首发原股东所持股份。 不过,不论主板,还是创业板,解禁压力是现实存在的,无论市场能否承受,都需要一个压力释放的出口,这是无法忽视的存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解禁潮,尤其在当前市场低迷时期,寄望提前两日减持预报来完全化解,显然不太现实,但是,这其中体现出的维稳市场的意图仍然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