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金价创下4个月来新高,国际油价也一路飙高奔“百”而去。与此同时,美国的旱灾更是引发全球粮食价格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持续上涨,黄豆期货也攀升至四年新高。与此同时,欧洲经济依然不佳,美联储政策又未非常明晰,这让全球经济“难消停”,更时时牵引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神经。 种种因素都让人担心,中国经济有可能再度出现输入型通胀。 从现象来看,输入型通胀的趋势的确存在。像国内的蔬菜、粮食价格都在上升,预计8月份CPI增幅可能有所抬头,从而改变CPI逐月下降的趋势。在笔者看来,目前油价上涨具有临时性因素,上涨倒不会太猛,但由于全球旱灾,国际粮价上涨是必定的,进而引发国际其他更多商品价格上涨,也很有可能。 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另一方面通胀预期又在上升,这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两难。预计政府还会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消费和出口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应对。但从总体看,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仅靠刺激性政策还不能立竿见影解决。现阶段,我们或许需要忍受点结构性调整的苦头,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放弃一点落后的制造业。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经济的放缓,也是结构调整好时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欧洲一些国家资产价格的走低,“抄底”的声浪不断涌现。有专家表示,目前欧洲市场的投资机会肯定是有的,特别是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只是因为资金链跟不上而面临经营危机的好企业,是很有投资收购价值的;问题是,对国内不少企业而言,出得起收购的价钱,并不等于具备了投资的能力,更不等于有了管理的能力。只有真正具备管理、整合能力的企业,才有资本谈“抄底”。 而对于老百姓而言,能否在现阶段“抄底”呢?笔者认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过去长期看好的行业或面临更长的调整期,蓝筹股反而难以成为“蓝筹”,昔日“好股票”的股价反而面临大幅调整。所以,在经济调整期,百姓理财心态要更加“稳重”,一方面要降低投资期望,重在保值兼顾增值;另一方面应持有更高比例的可流动和可变现资产,这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