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卖地救财政老路是饮鸩止渴
2012-08-30   作者:余丰慧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余丰慧

  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这使地方财政吃紧的窘境暴露无遗,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在土地市场上动作频频。(人民网8月29日)
  近日,温州市政府大摆“地产宴席”,一次性推出52宗共计3220亩土地,供应力度前所未有;本月27日,杭州7宗地块低调出让,获得出让金总收入54亿元;北京9月将交易的地块达到23宗;石家庄将公开出让8宗土地使用权;武汉市今年最大规模的土地拍卖,共有36宗地集中推出;厦门市将公开出让17幅地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方财政收入吃紧。随着经济持续下滑,前几个月地方财税收入呈现大幅度下滑状况,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房地产税收下滑最为厉害。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 而在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让金占到70%以上。土地出让金大幅度下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就迫使地方政府把遏制财政收入下滑的双眼又盯在了卖地上,也充分说明地方政府是土地财政、卖地财政的现状。然而,重走卖地救财政的老路完全是饮鸩止渴。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中国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目前按照18亿亩耕地计算,也不过每人一亩三分地。多年来的大肆圈地、卖地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农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城市蔬菜供应耕地减少且远离城市导致成本增加、价格上涨,市民苦不堪言。大肆圈地挥霍耕地就是在毁灭中国人的生命线。
  地方政府卖地倒地,从中牟取暴利;开发商重金高价买地囤地,最终成本都是要打进房产特别是住房价格之中的,这就大肆推高了房价,使得城市居民一房难求,大大影响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影响到了民生改善。同时,圈地囤地、推高土地价格正在酿造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继续大肆囤地卖地无疑是在加速引爆这个巨大风险。
  地方政府养成土地财政、“卖地救财政”的习惯后,就不会倒逼其通过实实在在发展实体经济增加税收、税源来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地卖完后本地经济彻底颓废,民生陷入窘迫,而官员任期满后却拍屁股走人了。
  必须遏制地方政府重燃卖地救财政的苗头。要正确理解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步伐,加大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力度以实现城镇化。城镇化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不是像现在揠苗助长,通过圈地卖地使农民农村“被城镇化”。
  要从利益调整上遏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首先,将卖地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之中,取缔其任意支配权。其次,大幅压缩地方政府的卖地收益,提高失地农民在卖地收入中的获益比重。同时,调整分税制比重,适度给地方政府增加一些税源,包括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房产税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地方土地财政热潮再起疯狂卖地 2012-08-30
· 多城市被指因财政吃紧重走卖地老路 2012-08-29
· 官方卖地净得数据为何打架 2012-07-17
· 官方卖地净得数据为何打架 2012-07-17
· 不让卖地,还不让卖车牌? 2012-07-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