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表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郭本恒还抱怨称,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8月27日《南方都市报》) 郭本恒的自夸和抱怨,道出了许多乳业老总的心声,也让民众从侧面看到了政府加强乳制品监管的力度。从震惊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到“牛尿门”、“汞超标门”、“菌落总数超标”,再到最近曝出的“生产日期篡改门”,中国乳业层出不穷的安全生产事件,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心灰意冷。从这一点来看,当前的乳业确实离不开“抽死人”的严格监管。
身陷信任危机之中的国内乳企,与其抱怨抽检,不如反省自问:如果真的是“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检测手段、质量控制”都很先进,为何在如此高密度的质量监测之下,仍时不时地爆出事故?
抽检频繁与事故频发同时存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国内乳品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不成熟、质量不过硬的“硬伤”,频繁抽检符合国内乳品企业的实际状况;其二,不排除有些质量监测工作还是流于形式。 有鉴于此,乳品企业既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将生产、加工、销售所有环节的工作都做到无懈可击;又要转变对质量监管的态度,要将每一次安全事故都当做是修补管理漏洞、提升产品质量的契机,将每一次监管都当成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规定动作”。只有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生产产品,才不会惧怕“抽死人”的监管。 同时,负责质量监管的部门也应注意,必须将乳制品质量监管落到实处,不仅要有“量”,而且还要有“质”,要让监管真正成为保卫乳制品安全的“把关人”。否则,流于形式的监管,最终只能坑了企业又害了消费者,还会破坏监管部门自身的公信力。 食品安全大于天,让乳企抱怨甚至害怕的监管,其实是百姓之福。在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之前,“抽死人”的严苛监管,也是帮助乳品企业走出“严冬”的重要外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