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称,“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则表示,“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此次乳协年会主题是“以爱心换取消费者的信心”,在乳制品行业危机不断的当下,较之于“爱心”这样的奢望,公众更愿看到乳企的责任心,也只有在充分负责的基础上,乳企才能展示出额外的爱心。面对业内丑闻,郭本恒数日前也曾掷地有声地表示:时刻把责任放在心中才是最首要的。那么,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何以对质监抽查表示出如此强烈的不满?高压监控之下,尚且事故频发,倘若降低监管力度,结果又将怎样? 当郭本恒宣称“没有一个不合格”时,他难道忘记了新华社的新近报道——7月底,广州市工商局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结果中,光明减脂芝士片、奶油两批次产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6月15日,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光明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6月26日,光明乳业发生清洗用食品级碱水渗入优倍牛奶事件。虽然光明乳业已就上述质量问题进行了解释,但并未扫除公众心中的疑团。在此背景下,突如其来的一句“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怎能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早产奶、回炉奶,到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每次大规模乳制品质量危机过后,业内针对奶源供应的指控声都会如约响起。此举虽有塞责推脱之嫌,但也未必一丝道理都没有,在乳制品行业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奶源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始终存在,由此难免导致泥沙俱下。不过,郭本恒此番旧话重提,不像是呼吁强化源头监管,倒更像为自己的企业做广告——“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应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我们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这番话的潜台词十分明显,对于拥有新西兰奶源基地的光明乳业来说,针对“世界最高水平乳品工业”的监管抽查,无疑“多此一举”,也难怪他会抱怨:“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针对乳制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抽查,真的“多此一举”吗?无论是近期备受关注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还是光明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产品质量危机,这些案例都无一例外地剑指产品流通环节,宣称“乳业发达国家乳企管理水平未必有中国的好”的郭本恒,难道会对这些一无所知?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出现问题。同样毋庸讳言的是,乳制品企业对销售流通环节的控制力度普遍欠缺,而乳业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对于一家真正负责任的乳企来说,当务之急是在配合质监抽查的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利润统筹、责任分包的做法,哪里还有什么企业责任可言? 消费信心是基于社会安全感之上的,而非企业罔顾责任的自我标榜。遗憾的是,一次旨在挽回消费者信心的乳协年会,却因一句“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的矫情抱怨,成为坊间戏谑、调侃的焦点,当最基本的企业责任都被视为无法承受之重时,所谓爱心又该如何体现呢?一家负责任的爱心企业,又何必如此惧怕质监抽查呢? 以新股发行为例,由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极不平衡,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股份,然后在巨大泡沫中疯狂套现,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不少人的造富机器,资本市场“四两拨千斤”的财富神话屡屡应验,然而在二级市场,中小散户投资者却只能忍痛割肉,财富不断缩水。资本市场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平,固然与散户投机心理过盛、背离价值投资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体制上的种种漏洞,这种漏洞让少数投机分子利用而大发其财。资本市场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不作出彻底的纠正,只会让广大中小投资者丧失对股市的信心,资本市场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中产阶层有可能还没有实现财富增值,反而损失财富。股票市场的源头活水,又该到哪里去寻找? 资本市场应该成为一个公平分配、为民众实现财富增值的场所。郭树清主席上任以来的一系列新政,比如上市公司应该给投资者明确的分红预期、新股发行挤掉泡沫、砍掉过多的税收、严惩违法乱纪者,这种刮骨疗毒的改革勇气,正是从制度上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纠正A股市场不合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的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