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的重要精神,需要多管齐下,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和弱化现象。在盈利空间越来越窄的情况下,一些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实体经济领域企业,选择投资房地产、金融等高收益行业,实体经营能力弱化。部分企业甚至完全脱离实业,专注于炒房炒楼、炒股票、高息借贷等投机行为。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实体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受宏观形势和环境的影响显著。当市场景气时,企业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经济效益。然而,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过分依赖于低成本和高投入的经营状态极易使企业陷入盈利与亏损的边缘。一旦出现成本上涨等问题,就容易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是破产倒闭的危机,许多企业微利经营甚至亏损经营。一些中小企业持续经营无资本、转型升级无动力,部分企业遭遇实体经营“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 有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应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境与能力瓶颈尤其是创新能力瓶颈,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改变部分实体经济领域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迫切需要强化金融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一方面,加快金融结构调整,创新金融体制,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环境,积极落实金融改革的各项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构建面向实体经济领域企业的融资租赁机构和综合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加强对民间资金运行的规范和管理,正确引导民资供给和民企需求的有效对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构建科学、合理、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促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各方协力。政府的政策引导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定心丸”。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强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减免实体经济领域企业的部分税负,对积极实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应注重通过搭建平台载体、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等,强化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的有效沟通,使政、产、学、研形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合力。 加强企业合作,提升企业能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根本在于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破解当前企业的能力困境,需要强化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创新力;加强资本与知本的有效融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动态适应力。尤其应加强产业链上、生态圈内、集群企业范围内的通力合作和知识共享,通过资金、技术、经验、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