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国上市,是近些年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颇为热衷的目标。分享中国快速增长的成果,也是近些年德国投资者特别是小投资者憧憬的美好前景。不过,现在中国企业到德国上市热潮未退,德国投资者却开始对中国在德上市公司失去热情。
德国《商报》近日盘点中国在德国上市公司“业绩”,认为是乏善可陈,令人失望。从2007年至今,有12家中国企业在德国证交所的主板市场上市,这12家企业股价均跌破发行价,其中8家的股价跌幅超过30%。5年前最先上市的中德环保技术股份公司的股价下跌超过90%,从发行时的26欧元跌至不到1.8欧元。今年7月刚上市的名乐体育股份公司股价下跌49%,从13欧元跌到6.6欧元。
德国的投资者显然不仅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还损失惨重。中德环保技术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泽峰的解释是,公司股价大跌首先是受到大环境影响。公司刚上市不久,就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又是欧债危机,对公司股价都有很大影响。加上为公司策划上市的奥本海默银行解散了投资银行部门,使公司上市后的路演活动无法进行,失去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法兰克福证交所的相关负责人也解释说,受欧债危机影响,股价下跌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整体趋势,并非只有中国公司遭受损失。
但是,就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这几年,德国股指并非一泻千里,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还扶摇直上。虽然也有许多公司股价在下跌,但中国在德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幅度远超市场整体水平。德国投资者已经在质疑中国企业在德上市的真实目的和推介手法。
比如,中国企业在德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融资,而是借在德上市打形象公关广告。拿一个在德国主板市场上市企业的身份,在中国市场会有更好的收获。事实上,中德公司在上市当年就承认,公司的品牌形象得到极大的提升。从企业的立场来看,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对,但在德国投资者看来,企业上市对融资不感兴趣,那对股价的起伏也就可以不很上心,而这恰恰是对投资者的伤害。
再比如,中国企业上市后就开始不遵守德国证券业的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已有企业不按时发布年报,也不及时披露企业信息。虽然对上市企业不按时发布年报会给予高达25万欧元的处罚,但处罚的信息是不公开的,个人投资者很难了解到真相。
由于中国在德上市企业的产品市场主要在中国,德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产品没有认知度。为了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企业往往用一个知名的欧洲品牌来推介自己的产品形象,诸如“中国的高宜”或者是“中国的路易威登”等等。更有甚者,是用一个虚幻的情景来诱惑投资者,诸如中国有13亿人,一人买一双鞋,市场就有多可观等等。这些推介手法让德国投资者很受伤。
也许中国企业也有自己的委屈。但作为上市公司首要的就是要对投资者负责。如果失去投资者的信任,还有什么企业形象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