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针对当前中国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各种分析和说法都有。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过高,导致出口部门疲软,而非简单的“内需不足”和“外需不足”。中国应从四季度开始,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调整过高的人民币有效汇率,以稳定出口贸易,使实际有效汇率能够充分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
目前,政策当局可能走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可能觉得中国经济减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外需”,于是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以刺激内需。在这种政策驱使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今年三季度触底回升,应极易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现趋势性反转。
从外需依赖程度来看,虽然此前偏高,但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回到国际正常水平。2003年至2007年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5~10个百分点,确实有所谓“过度”依赖的嫌疑,但该问题当前早已不存在。
而“内需不足”的错误观点也须纠正。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1%,但内需增长8.9%;上半年GDP增长7.8%,但体现内需的消费和投资增速综合仍为8.4%。2009年一季度经济低谷时也有类似表现,当时中国GDP增长6.1%,但内需增长为10.3%。
所谓
“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外需”的误解,成为财政扩张政策频繁出台的最重要依据,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率上升。因有欧债危机的前车之鉴,地方政府既想多花钱又要保持财政报表形式上的稳健,必会巧立名目收取各种税、费和罚款,由此减税可能难以推行。若从“内需不足”的判断出发,采取大力刺激内需的财政政策,将是方向性的错误,也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的不景气主要来源于贸易部门,如采取措施调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过高的问题,则会“一招解千愁”。但如果该问题未得到解决,未来两三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继续震荡筑底。
判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高,主要考虑两方面原因:第一,当前中国出口降至十年来最低增速,处于与2001和2002年上半年基本相当的水平。
第二,从企业层面调研,当前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超过2008年~2009年,达到了有数据依赖的历史最高水平。实际有效汇率偏高,会导致订单转移。
近期,笔者在义乌市调研时,很多企业反映几无新客户,而老客户的采购量也有所减少。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房屋租金和原材料价格比较高,这正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实际有效汇率”过高的问题。即便外部需求没有问题,也会导致企业订单向其他国家竞争者转移。
目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高估,削弱了中国原有成本优势,助推美国再工业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空中客车今年宣布在欧洲以外的第二条飞机组装线设在美国。
笔者认为,
在更长时期内,偏高的汇率会造成海外先进制造业来华FDI减少,这将导致先进技术的外溢减少,使中国在技术曲线上爬升更为困难,进而加大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汇率应置于中国金融改革的优先位置,自1980年代以来,所有被摧垮的新兴经济体,其直接导火索大多是高估的本币汇率。
今年4月,中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日交易区间从当日中间价上下0.5%范围内浮动扩大至上下1%的范围。但在未来三年,中国还应逐步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区间。笔者建议:央行应在今年四季度再次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日交易区间从目前在当日中间价上下1%的范围扩大至2.5%;10个月后,再扩大到5%;2014年择机扩大至10%,2015年再扩大到20%。再过一年,即可完全自由浮动。此举将让人民币具备抵御未来美元汇率剧烈波动、保护国内经济更少受冲击的能力。如人民币有效汇率过高的问题得到调整,中国经济就不会这么疲软,也无需大力度财政刺激,更不用担心地方财政负债风险,减税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笔者预计,央行在年内不会下调基准利率,但可能考虑发挥利率浮动区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从市场流动性来看,在目前逆回购操作常态化的情况下,降准与否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的松紧,更重要的是宏观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