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央行是否更倾向于公开市场操作?”面对此问题,周小川日前回应称:“哪种工具都不排除。”这样的表态,是否意味着近期有降准或降息的可能呢? 近期,央行接连以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从而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诸多猜测。业内普遍推测,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会减少。 目前,央行已经连续8周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本周二,央行单日2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创下了5月份重启逆回购以来的单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同日虽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也使得单日净投放金额达1700亿元。时隔两日,本周四,央行又再次进行了800亿元的7天期和65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两次逆回购操作共向市场投放流动性3650亿元,实际上也接近于一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 之所以近期采取逆回购的方式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一个方面是考虑到近期外汇占款比重有所下降,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操作空间,也缓解了央行一直以来处于“被动投放,主动回收”的状态。另一方面,央行迟迟未动用降准或许还出于以下两点的考虑,一是担心降准后引发CPI回升,二是担心降准后解决不了资金需求方的问题,反而引发过多的资金流向非实体经济,进而引发资产价格泡沫。 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政府一直以来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如果央行采取降息或降准,容易引起市场的误解,进而影响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因此央行目前采取的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操作方式,即公开市场操作。 如今,周小川的此番表态正好打消了市场的疑虑,同时也表明了央行会视情况灵活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而不是如此前市场所猜测的那样在这几种政策之间有所取舍,此外,相对于其它调控工具来说,公开市场操作的周期更短,效果也更快。 笔者认为,当前在全球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将会更加谨慎。这也决定了货币政策放松只能适度,并在操作上需要更具有前瞻性,因此,不意味着马上就会有一轮降准或者是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