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到了快被遗忘了的B股市场,最近因为闽灿坤的退市争议而重新受到了市场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在中集集团提出了其发行在外的B股在B股市场退市,用介绍上市的方式到香港H股市场挂牌的方案后,更引发了各方对解决B股问题的热烈讨论。已有报道说,有关部门在在研究有关化解B股矛盾的新思路。这么看来,这个被搁置了十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似已露出了解决的希望之光。 不管现在的B股市场存在多少缺陷,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早引进海外资本的尝试,20年前设立B股市场,发行以外币计价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即B股)是必要的。当然,在今天来看,境内企业发行B股并且在境内交易所上市,并非最优选择。也因为这样,B股市场开设没有多久,境内企业就开始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了,如今这已成为吸引外资购买境内企业股票的最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抹杀B股市场过往的实践意义,更不能忽视B股在目前的客观存在。 B股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棘手难题,关键在于在境内企业通过发行H股来吸收外资入股以后,没有及时对B股作出新的定位,而且在B股事实上已停止扩容以后,又开放境内个人投资者买卖B股,使得境内市场出现了一波巨大的B股上涨行情。可是行情过后,就再没有任何有关B股的政策出台。B股迄今没有股改,纯B股公司的国有股与法人股也就没有流通的权利,由于B股不再扩容,B股公司也不能再融资,其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致使上市公司结构老化,企业业绩普遍不佳,流动性每况愈下。所以,B股市场之所以股价低迷,流动性不足,应该说是与其缺乏准确的定位,投资者对它难以形成稳定预期有关。在这里,制度改革滞后是个很重要的原因。闽灿坤在没有出现年度亏损的情况下暴露出巨大的退市风险,从本质上讲,就是制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现在,一些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陆续提出了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提出了多种解决思路,包括将B股转为H股、上市公司回购注销和先退市,再到A股市场上市等。应该说,这些都是朝着或提高相关股票流动性,或增强相关公司的融资能力,或避免直接退市等方向的有益探索。不过,客观而言,这些方案与思路,都还存在不少缺陷,有的并不能充分保障B股投资者的利益,有的缺乏普遍的推广价值,有的缺乏现实可操作性。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在B股投资者心目中,是希望能通过B股政策的调整,享受到改革的制度红利的。说白了,就是十分看重B股与A股之间的价差,瞩目于将来A、B股合并,从而彻底解决问题。但现在看来,管理层并没有考虑B股与A的合并,只是让各相关的上市公司基于自身情况来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在大框架上,就还是没有解决B股究竟是继续保留还是要取消的问题,换言之,B股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样,最后必然会使一批上市公司因为自身条件所限,其原先发行的B股还将存在下去,原有的矛盾还会更尖锐。而在这过程中,善良的投资者和那部分当时在股份制改革与吸引外资方面表现积极的上市公司将遭受损失。显然,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品种,B股现在退出历史舞台是很正常的,相关部门应尽早决断。有了这样的决断,就能对其准确定位,进而做出相应的处置。笔者以为,并不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难,B股的规模不大,化解矛盾的代价应该是有限的。因此,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特别是对B股做出明确的市场定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离开了这一点,即便有再多的方案,恐怕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更难以得到投资者的真正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