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前6个月财政收入数据并对比年初设定的财政收入目标后发现,全国有近四成地方政府在时间过半的情况下,并未完成财政收入任务过半。有财经分析预测认为,下半年各地财政收入会延续低增长的态势。 长期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即国内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则以GDP增速将近两倍的速度在超高速增长。不仅如此,两者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的增长。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趋势性下跌,财政收入增速也开始出现明显下跌,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反思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也需要反思财政收支的一些基本问题。 首先,需要认识到目前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回落是经济规律的正常反应,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向常态的回归。过去,在GDP和财政收入都是快速增长,现在,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不可能再长期地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财政收入增速的更快下跌是自然的事情。从需求构成来看,经济增长主要有三大动力:出口、投资和消费。通常来说,经济的这三个部分应当是消费占绝对的主导,出口和投资居于配角的地位,但是多年来,中国依靠超低的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以及一些出口促进措施,外部市场即出口外需在经济增长中成了最主要的动力。同时,政府投资的重要性也居前。由于分配制度、税费制度的影响,中国广大人群工资收入不高,因而内需不畅。现在,全球正在去杠杆,过度消费走到尽头,外部市场盛极必衰,同时政府投资后劲不再,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速必然从高速增长回归正常,再转换到低速增长。GDP增速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仍然给予财政收入预算高增长,是不符合现实经济基本面的。 再说,过去数年中国财政收入的高增长,与当初的税制设计有关系。当初设计税种税率时,电子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尚未得到应用,税收征管漏洞较多,所以为了取得足够的收入,税率有意设计得较高。这些年随着电子数字与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征管遗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实际税率因此大幅提高,因此财政收入这些年保持超高增长。而同时也因为税务征收再无明显遗漏,未来再无超高速增长的空间。 其次,要认识到每年给予财政收入安排超高速的增长,是政府职能越位的表现。一直以来,过于强调政府的建设职能,而不强调其保障民生的职能,因此各地政府热衷于通过大项目、大投资来铺摊子,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对于财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长产生依赖。现在,政府的职能应当适时转变到改善民生上来,不再适宜大搞项目和投资,因此不需要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 所以,目前各地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或者是低速增长是经济增速向常态回归导致的,也是税收征管潜力达到极限后出现的自然回落。各地政府必须认识和顺应这种变化,转变职能,切实在经济和财政收入常态情况下做好民生的保障工作。由于提高内需在经济中的比重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够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又是提高内需的关键,同时,目前条件下,减税才是提高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主要有效手段,因此各地政府还应当主动进行减税减费的工作,因此更应当适应财政收入增速的大幅回落。 由于年初不少地方制订了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计划,因此面对上半年财政收入未能实现“双过半”的现实,各地切勿再以加强征管的方式来强行达标,更不能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征收过头税、预付税,更不能以各种名目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取费用。同时,各地政府要严格控制上大项目的冲动,大力压缩“三公消费”等人们关注的开支,把财力转移到保障民生的方面上来,这样各地自然能够过好GDP和财政收入常态发展的日子,也能够保障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