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杨桦近日表示,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市值管理,维护股价稳定是当前上市公司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自身股价大幅度波动,采取“不管、不理、不问”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上市公司应首先出来维护自己公司的股价。 这番话说到了投资者的心坎上。市值管理不等于股价管理,上市公司不能操纵股价,但市值与股价存在直接联系,对股价非理性深跌尤其破净与破发,不该熟视无睹。股价涨跌由市场因素决定,但这不该被当作上市公司对股价
“不管、不理、不问”的挡箭牌。
A股市场的客观事实,是上市公司对股价的关注度不高。此前有媒体评出A股市场“十大财富毁灭机器”,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中国铝业、招商银行、中国远洋等10只个股最近五年共计蒸发市值逾12万亿元。在投资者看来,严重的市值“蒸发”,似乎与上市公司不相干。虽然有的公司把市值纳入高管考核,但占比不大,对个人利益的影响较为有限。看到股价大跌及市值
“蒸发”,着急的不是上市公司高管,而是二级市场上被套的股东。 面对严重的市值“蒸发”,市值管理若再可有可无,把市值损失简单归咎于市场系统风险,上市公司还有何脸面高谈股东回报?造成上市公司对股价稳定“不管、不理、不问”的根源之一,在于A股市场是“圈钱市”。上市公司将股市当“提款机”,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扔在一边,漠视中小股东的盈亏。 其实,从管理层今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旨在希望上市公司主动维护股价稳定,共同提高市场信心。例如,修改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持股30%以上的股东增持锁定期从12个月缩减至
6个月;股东持股比例达到29.9%后可在一年内继续增持2%,无须要约收购。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员工可以其个人应得的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的一部分,自愿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对于已经“破净”的公司,有增长潜力及资金条件的,更有义务回购,以保护股东权益。从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到推行员工持股计划,都是维护股价稳定可采取的措施。 当前股市走熊既受到经济增速下滑的负面影响,也被市场长期遭严重“抽血”所困扰。尽管增持与回购等措施,不一定能够在熊市中力挽狂澜,但可以向困境中的中小股东传递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上证指数跌至历史估值低点的危急时刻,对投资者信心的维护不可缺少。一边口口声称具备罕见投资价值,一边破净后却没有高管愿意增持,中小股东只能感到寒心,又如何树立长期投资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蓝筹股是破净的“主力”,但高管对股价“不管、不理、不问”的现象更严重,增持十分罕见。即便近年因高薪引发市场质疑的上市银行,几乎找不到高管自掏腰包增持的例子。 重视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还应该主动加强信息披露。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不仅体现“三公”,而且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2011年末,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为21.38万亿元,较2010年末减少
4.91万亿元,市值损失高达18.67%。市值的大幅缩水,该是倒逼上市公司关心股价的时候了。
|